专题十五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溴、碘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2012年山东理综,8,5分)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解析:NaClO属于盐类,是强电解质,A错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B正确;HCl是共价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C错误;电解NaCl溶液的阳极反应式为:2H++2e-H2↑,当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H2时,转移2NA个电子,D错误。答案:B2.(2011年江苏化学,9,2分)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D.如图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石灰乳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反应中Cl2中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正确;干燥的Cl2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铁在加热条件下能与Cl2反应,C错;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答案:B3.(2010年上海化学,18,4分)如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解析:Cl2进入烧瓶中发生反应3Cl2+2NH3N2+6HCl,生成的HCl又发生反应:HCl+NH3NH4Cl,A项正确;烧瓶中只产生N2不会生成NO2,B项错误;上述反应NH3生成N2,证明NH3有还原性,C项正确;Cl2有毒,烧杯中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过量的Cl2,D项正确。答案:B4.(2012年天津理综,2,6分)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解析: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SO4Na++H++S,故溶液呈酸性,A错;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其能和强碱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B错;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铁在其中燃烧只生成氯化铁,D错。答案:C5.(2012年四川理综,26,13分)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H、I为氧化物,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M为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族。(2)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3)D+E→B的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G+J→M的离子方程式是。(5)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解析:电解产物有三种的有两种情况:CuSO4型、NaCl型,这里生成两种气体,则是NaCl型,A、B是H2、Cl2,则D为HCl,E是氧化物且与HCl反应生成H2或Cl2,则E是MnO2,B为Cl2;C是强碱(NaOH、KOH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F是Al,则G是偏铝酸盐。M是Fe(OH)3,I是NO2,N是HNO3,Y是Fe(NO3)3,分解生成Fe2O3(H),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FeCl3与Al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Fe(OH)3、Al(OH)3。(3)在4HCl+MnO2MnCl2+Cl2↑+2H2O反应中,有2个HCl被氧化为Cl2,一个MnO2被还原为MnCl2,其比例关系为2∶1。答案:(1)三ⅦA(2)产生苍白色火焰(3)2∶1(4)3Al+Fe3++6H2O3Al(OH)3↓+Fe(OH)3↓(5)4Fe(NO3)32Fe2O3+12NO2↑+3O2↑6.(2010年广东理综,33,16分)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S;假设2:既不存在S也不存在ClO-;假设3:。②设计实验方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