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检卷九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可以同时与组织细胞、血浆进行物质交换B.淋巴中的淋巴细胞都是在骨髓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C.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就处于健康不患病状态D.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答案:A解析:组织液既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又可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A项正确;淋巴中的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项错误;即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人也可能会患病,如患白化病,C项错误;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正常表现,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项错误。2.图甲表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B.图乙A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B点时大C.图丙曲线处于E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D.图乙曲线处于C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D点答案:D解析:在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兴奋传导至b、a处时膜电位发生变化,表1发生两次偏转,表1记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A项错误。曲线的斜率越大,膜电位变化越迅速,Na+的内流速率越大。图乙A点的斜率比B点的小,说明A点时Na+内流速率比B点时小,B项错误。图丙曲线处于E点时,b、a两点间电位差为0,则兴奋已经传导过b点,但还未至a点,故图甲a处膜外仍表现为正电位,C项错误。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兴奋同时传导至b、d两点,b、d两点的电位同时发生变化,两个电流表同时偏转到最大程度,故图乙曲线处于C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D点,D项正确。3.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引起乳腺导管收缩并排出乳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答案:B解析:喷乳反射过程既有神经系统参与,又有激素参与,因此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项正确;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B项错误;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项正确;催产素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这种合成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D项正确。4.下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C.4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答案:C解析:随着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项错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运动员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B项错误;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血糖含量降低并逐渐恢复稳定,随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不能用曲线b表示,D项错误。5.(2019安徽合肥二模)将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战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B.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D.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答案:B解析:实验组动物处于0℃环境中,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A项正确;0℃环境中的实验组动物的散热量多于对照组动物的散热量,小鼠是恒温动物,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故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高于对照组动物的产热量,B项错误;实验组动物处于寒冷环境中,此时骨骼肌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