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工程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1.1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工程施工图纸;1.2《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报告》;1.3现行有关国家、行业、地方规范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9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地下室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1《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139-200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标准》JGJ59-991.4其它相关标准、规范、法规等。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工程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2.1工程概况2.1.1场地概况及图纸设计要求拟建建筑物现场桩基施工已经结束,现场有桩基施工时开挖的泥浆坑、桩内挖出的堆积土方等。根据图纸设计,可以将施工区域划分为有地下室部分和无地下室部分。其中有地下室部分承台底标高有-11.25m、-7.75m、-6.75m,底板底标高为-6.10m,无地下室部分独立承台底标高-2.8m。不考虑土方堆积,自然地面普遍按照-2.40m计算,有地下室部位基坑普遍深3.80m左右,最深处为8.95m(在基坑中部)。2.1.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建筑场地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粉土、粉砂、细砂层,其中粉土属于弱透水层,粉砂及细砂属于中等透水层。场地地下水位埋深9.00~~10.50m,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水径流补给。2.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一层:杂填土。在场区分布不连续,主要成分为建筑垃圾,层底埋深0.8~~2.4m,平均厚度1.15m。第二层:粉土。在场区分布连续,稍湿,中密状,摇震反应无。层底埋深1.5~~4.5m,平均厚度2.55m。第三层:砂夹粉土。在场区分布不连续,摇震反应无,稍具粘性,为砂质粉土。层底埋深3.3~~7.0m,平均厚度4.00m。第四层:粉土。在场区分布连续,稍湿~~湿,中密~~密实状,摇震反应无。层底埋深7.8~~13.00m,平均厚度4.31m。第五层:粉砂。在场区分布连续,饱和,中密~~密实状,层底埋深11.00~~16.30m,平均厚度2.73m。2.1.4地下室工程建筑概况2.1.4.1本工程地下室为附建式地下一层人防工程,平时用途为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设一个二级人员掩蔽部,一个物资库和一个移动站,防护等级均为6级,人防总建筑面积为5260平方米,人防总使用面积为3900平方米,人员总掩蔽面积,为3000平方米,人防总掩蔽人数为600人。耐火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2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工程地下室施工组织设计2.1.5地下室工程结构概况2.1.5.1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抗震基本设防类别甲级。2.1.5.2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基础,地下室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2.1.5.3材料使用:灌注桩采用C30混凝土,素混凝土垫层为C20混凝土,地下室为C30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防水砼。2.2地下室工程特点、难点分析2.2.1工程特点2.2.1.1地下室为附建式人防结构地下室一层人防总建筑面积为5260平方米,其中人防使用面积为2600平方米,人防掩蔽面积为2400平方米,人防掩蔽部面积为1767平方米,人防使用面积为1300平方米,移动电站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人防结构施工时,临战封堵的预埋件、穿墙管、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的安装和给排水、电气各专业进出工程主体或防护密闭墙等管线的防护密闭穿墙管均要求一次施工到位。2.2.1.2底板结构形式复杂地下室地板350mmm厚;承台CT1、CT2、CT3、CT4、CT5承台底座高2500mm,承台中短梁出承台1500mm,使承台截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