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练古代中国的经济1.(2019江苏南京、盐城3月)“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子贡)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反映出当时()A.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C.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材料“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表明子贡经商致富,与国君平起平坐,商人地位明显得到提高,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B项错误;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续补遗》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答案B材料“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反映了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选B项。根据材料“听卖永业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等信息可知,当时唐代法律尚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排除A项。题干只是反映土地的占田情况,而非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说明政府是限制土地兼并的,排除D项。3.(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秦律·工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羸、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秦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答案B材料中“听官为正衡石羸、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反映了秦朝加强工商业规范,统一度量衡,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B正确。加强工商业规范不等于抑制商业发展,故A错误;秦朝最主要的制度建设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实现政府垄断”的信息,故D错误。4.(2018江苏如东调研)古代冶炼时,在地面上挖出缶状炉缸,内层涂以耐火泥,上置顶盖,将生铁料烧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鼓风吹炼并加搅拌,使成为熟铁,这一技术始于()A.西周B.两汉C.南北朝D.明朝答案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炒钢技术,其始于两汉时期,B项正确。5.(2019江苏南通1月)下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图文信息说明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C.曲辕犁进一步完善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材料反映的是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说明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其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出牛耕技术普及全国,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没有体现出女织,B项错误;唐朝才出现曲辕犁,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6.(2018江苏扬州期末)《盐铁论·水旱》记载: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材料中蕴含的信息有()①官营冶铁作坊的经营方式②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③注重产品质量和经营方法④注意市场信息和成本核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由材料中“家人相一,父子戮力”“民相与市买”,可知是私营手工业,排除①,故排除A、C、D;由材料中“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7.(2018江苏南通二模)《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答案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龙骨水车,它克服了地势等的限制,提高了灌溉效率,故C项正确。A项是指水排,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青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