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州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实行责任追究”来答题。第二小问,即需要指出其历史渊源,材料中明确指出“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商鞅变法中的法治原则、成果。第(2)问,通过材料中“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可知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2.(2019·盐城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例,钱粮动费加倍,是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冒死穷民,以为逃逋之窟,遗害叵测,似非长久之计。——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材料二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3分)(2)据材料二,分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和“又使边防持久”信息,可从经济和国防两个角度解读。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信息,可从人民要求和康熙个人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目的来思考,达到了目的,就起到了应有的意义作用,具体来说,可从国家统一、台湾发展以及台湾与内地关系的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1)目的:台湾物产富饶可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节省国防开支;巩固海防,维护东南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2)原因: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康熙帝善用人才,用人不疑。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捍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3.(2019·苏锡常镇四市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史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使法国由共和国变为君主国,在政权形式上是倒退。拿破仑作为皇帝,确实是一个独裁者,他不仅镇压了王党的复辟活动,而且取缔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对雅各宾和工人组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