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口容量练习题一、单选题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扰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对外开放程度B.生活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状况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散带动人口疏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北京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A.淡水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4.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土地面积更广阔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D.草场资源更丰富6.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①B.②C.③D.④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題。7.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8.按表格数据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10.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少D.生态环境优越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比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1.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①土地资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日本地狭人稠,影响其人口容量的有利的因素有()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对外开放程度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读木桶效应图(下图)。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列小题。13.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