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程施工技术第一节土石方工程施工一、土石方工程分类与施工特点1.场地平整2.基坑(槽)开挖一般开挖深度在5m及其以内的称为浅基坑(槽),挖深超过5m的称为深基坑(槽)。(一)土石方工程分类3.基坑(槽)回填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4.地下工程大型土石方开挖5.路基修筑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场内外道路,以及公路、铁路专用线,均需修筑路基,路基挖方称为路堑,填方称为路堤。(二)土石方工程施工特点1.工程量大、劳动繁重2.施工条件复杂二、土石方工程的准备与辅助工作土石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1)场地清理。(2)排除地面水。(3)修筑好临时道路及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4)做好材料、极具及土方机械的进场工作。(5)做好土方工程测量、放线工作。(6)根据土方施工设计做好土方工程的辅助工作,如边坡稳定、基坑(槽)支护、降水等。(一)土方边坡及其稳定土方边坡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度(B)之比表示。边坡可做成直线形、折线形或踏步形。边坡坡度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施工工期、地下水位、坡顶荷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施工中除应正确确定边坡,还要进行护坡,以防边坡发生滑动。要注意及时排除雨水、地面水,防止坡顶集中堆载及振动。必要时可采用钢丝网细石砼(或砂浆)护坡面层加固。如果是永久性土方边坡,则应做好永久性加固措施。间断式湿度小的黏性土挖土深度小于3m时,可用间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1.横撑式支撑开挖较窄的沟槽,多用横撑式土壁支撑。根据挡土板的不同,分为水平挡土板连续式松散、湿度大的土可用连续式水平挡土板支撑,挖土深度可达5m。垂直挡土板对松散和湿度很高的土可用垂直挡土板式支撑,其挖土深度不限。(二)基坑(槽)支护2.重力式支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具有防渗和挡土的双重功能。它适用于4~6m深的基坑,最深可达7~8m。搅拌桩成桩工艺可采用“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或“二次喷浆、三次搅拌”工艺,注意依据水泥掺入比及土质情况而定。“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施工工艺:(a)定位(b)预埋下沉(c)提升喷浆搅拌(d)重复下沉搅拌(e)重复提升搅拌(f)成桩结束。当采用二次喷浆、三次搅拌”工艺在(e)作业时也进行注浆,以后再重复一次(d)与(e)得过程。3.板式支护结构分为悬臂式和支撑式。由两大系统组成:挡墙系统和支撑(或拉锚)系统。悬臂式板桩支护结构则不设支撑(或拉锚)。挡墙系统常用的材料有槽钢、钢板桩、钢筋砼板桩、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等。支撑系统一般采用大型钢管、H型钢或格构式钢支撑,也可采用现浇钢筋砼支撑。基坑较浅,挡墙具有一定刚度时,可采用悬臂式挡墙而不设支撑点。(三)降水与排水降水方法可分为重力降水(如积水井、明渠等)和强制降水(如轻型井点、深井泵、电渗井点等)土石方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明排水法和轻型井点降水。1.明排水法施工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抽走。宜用与粗粒土层,也用于渗水量小的黏土层。当土为细砂和粉砂时,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发生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坍塌、坑底涌砂,此时应采用井点降水法。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经常低于挖土面0.7~1.0m。2.井点降水施工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电渗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等,井点降水的方法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等,按照P135表4.1.1选择。①轻型井点构造。井点管是用直径38mm或51mm、长5~7m的钢管,管下端配有滤管。集水总管常用直径100~127m的钢管,每节长4m,一般每隔0.8m或1.2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街头。抽水设备由真空泵、离心泵和水气分离器等组成。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一般为100~120m。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1)轻型井点②轻型井点布置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的情况。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