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考核点与要求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领会: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二、简单应用: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三、综合运用: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社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社会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学前教育做为一种社会现象深受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与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前机构教育的产生: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为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工厂的发展,雇佣大批女工,母亲参加劳动,幼小儿童无人照看,产生了社会问题,从客观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1816年,欧文在英国新拉纳克创办了英国的第一所幼儿学校。1837年德国布兰肯堡由福禄贝尔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条件:1.一是社会发展对学期教育的需求。2.二是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即物质基础。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儿童入园率较高。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开始出现学前教育机构;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快速发展;3.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提出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基本普及;4.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结构和布局2农村幼儿园在园所管理、服务功能、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幼儿园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1.硬件设施不均衡,好的幼儿园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教育理念先进,符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除了用来教学的一间狭小的民房和几张不整齐的桌凳外,其他设备几乎没有,幼儿活动空间小而聚集密度大,有的楼层高,上下楼梯陡峭,紧急疏散困难,存在安全隐患,完全是一种“圈养式”的教学环境。国家规定需设置的相关功能室,如活动室、卫生间、音乐舞蹈室等相关配套活动室基本没有。2.是师资力量不均衡,好的幼儿园幼师无论从年龄、文化程度、教学能力都要优于条件差的幼儿园。3.是选点布局不均衡,农村幼儿园都是民办园,大多也建在人口比较集中的集镇或大的行政村,而对于地广人稀的边远村,幼儿园却是空白,给孩子就近入学带来不便。这也是造成学前三年入园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影响教育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经济结构的类型影响着教育结构;经济发展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经济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定社会的教育内容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原始社会的教育途径也是其教育内容,生产实践知识是儿童的最主要教育内容。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大部分儿童在家接受家庭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后,游戏才逐渐成为儿童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现今,游戏与活动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扩大了认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的发展,注重儿童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力方面,同时还注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的任务也不断发生变化,由早期的“看护儿童”到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开端方案”,同时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有了较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机构逐步转向以教育儿童,促进他们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丰富和更新学前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