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思考: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习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第三、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第四、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4、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和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说一下什么是周长呢?好,你来说,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出示树叶)大家看,这是什么?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再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把它贴在黑板上,正方形,也贴在黑板上)孩子们谁又知道它们的特点是各什么?(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周长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设置悬念那要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多长,该怎么办呢?小美女你来说,用尺子把一周量出来,哦,你有不同意见,只量它的长和宽就行啦,同学们真棒,自主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一)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助学单有三个长方形,咱小组合作求出它们的周长,(出示课件),请看活动要求,最后边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你的声音真洪亮!请坐,组长拿出你桌子上的助学单,根据活动要求,看哪个小组合作愉快。(二)汇报交流长方形的周长是用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是用2个长+2个宽。长方形的周长是用(长+宽)×2来求的周长,其它组有问题要问吗?为什么要乘2呢?因为长和宽有两组,所以要乘2。(三)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咱来归纳一下,(这时把长方形图片反过来,长方形的周长)板书:=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大家真棒,能总结出三种方法,但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更简单,哦,括号长加宽括号乘2,嘿!老师也喜欢这种方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对,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三、巩固训练(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出示课件练习)看谁做的又对有快。(二)汇报,集体订正。千万别忘了加括号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现在老师也需要你们的帮助!(三)生活联系实际,渗透安全教育。(出示防撞条)这是什么?对,防撞条,它的作用是起防护作用的,所以同学们要时刻注意安全,老师家里的餐桌要围上防撞条,到底需要多长呢?请同学们给老师算一算。(出示餐桌长2米,宽1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