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铁西区育才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崔秋丽。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与思考,让我感到莫大的荣幸。我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和我共同交流,对于我的观点提出批评和指正。下面我就“浅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策略”方面和大家共同交流。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里、操场上;学校、社区、家庭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场地,课程资源是丰富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具备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那么什么是课程资源呢?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资源,一方面是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馆、少年宫、公园、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有形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精神资源。如何充分挖掘这些课程资源并使其得以合理利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立足校园,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第一,充分合理使用教材。1、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打开《品德与生活》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教材形式看似很浅,设计意图却大有深意。利用好教材就绝不能停留在“看图说话”、“泛泛而谈”的水平上。例如辽海版教材第一册导入单元《我长大了》,书的图例呈现了一条主线一条副线。主线通过五幅图,包括孩子从出生—百日—学步—上幼儿园—上小学的人物成长过程,副线通过小鸟长大的过程辅助儿童认识到我长大了这样一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个课题。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几幅图要上40发钟的课有些让人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我们“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不能只是看图说话,要用图去引发儿童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回忆,激发儿童对真实问题的反思、探究。我在上这节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利用声音导入,分别出示婴儿哭、问老师好这样的声音,引出书上所展示的几幅成长图片,再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小鸟图让学生通过展示小鸟成长的过程,体会自己成长的过程,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根据书中图片的提示分别加入了“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回忆在幼儿园的生活”“物品展示”三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回顾和对比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成长的变化,身体上、思想上、知识经验上等等,让他们在体会到成长的快乐的同时更快的愿意接受学校的生活,适应学校的生活。这个活动设计就是利用教材图例入手,引发学生在比较、体验、回忆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进而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由此可见,利用好书中的图例,就需要教师根据图中的提示,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使教材由“死”的图例变成“活”的生活。2、大胆删选、合理替换、适时补充。教师在教学之前必先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处理教材。尽管教材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来呈现,但是这些事件对于不同的学生还是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拿捏好各教学内容的轻重,作大胆的删选,甚至干脆安排一次活动来替代教材中的主题内容,使活动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易于被儿童接受。例如在第二册教材中有《我在长大》一课,教材安排是这样的:通过第一页牙齿的变化让同学们感受身体在长大,教材第二页则是通过想一想、评一评让学生感受思想、行为的变化。在上这节课时我发现,如果根据教材内容来实施这节课的话,有一些图片上所表达的如帮邻居雨天收衣服、去社区拣垃圾等内容学生在生活中不一定会做,而学生实际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书中又没有提,所以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删选和替换。这是这样处理这一环节的:师:同学们都己经长大了,我想你们一定会做很多事了。生:我会自己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