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8页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历史演化和特点(一)目标管理的产生现代西方管理主要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种管理推动了大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僵化的一面也越来越突出,如管理者过分推崇技术性方法和标准,管理的层次很多,协调和沟通困难,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普遍低下,效率不高,等等。为了克服科学管理所产生的管理僵化现象,许多企业家和理论家越来越强调管理要重视成果管理、短期目标、员工激励、利益共享。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枟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可以说,对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美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僵化问题,目标管理是一个药方。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主管人员的工作,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形成和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其他一些学者又进一步丰富了目标管理的内容。例如,逐步把目标制定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逐步引入把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相结合起来的方式与方法,使目标管理在实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可操作性。最新研究成果是:目标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全面的系统,它必须被看作是一种管理方式,而不是现有管理做法的一种补充。(二)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的实现。(2)强调自我控制。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我们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我们应“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以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绩效。(3)促使权力下放。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对矛盾,促使管理者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导向。管理者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评价员工的表现,往往容易根据印象和对某些人或问题的态度等定性因素来衡量。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如实地评价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5)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目标管理与计划管理的区别企业管理界至今仍然存在着把目标管理完全等同于计划管理的错误认识。实际上,目标管理同计划管理是不完全相同的两种管理活动。首先,目标管理是一种思想(根据德鲁克的说法,是一种管理“哲理”)和一种管理体制,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实行专业化分工、重视人的因素和向下级授权的有机结合。而计第2页共38页第1页共3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8页划乃是众所周知的一种企业管理职能活动。第二,计划管理中的计划往往侧重于“财”和“物”两方面的指标安排,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则是侧重于对“人”的任务的安排和落实。第三,计划管理中的计划(尤其是战略计划)是企业经营者根据对企业环境变化的预测和在预测基础上所作出的决策,往往是由企业上层管理人员编制的。尽管在计划编制过程中也征求基层管理人员的意见,但这些意见一般只作为参考,各部门完成不了计划要追究责任。而目标管理的“目标”是在各部门和每个职工自愿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