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1.环境包括人、财、物、气候、市场、技术、文化、政策、法律等自然、技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要素。2.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然,组织也会影响环境,但组织不可能对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管理成功的基本条件1.效率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正确地做事2,公平(1)强调人的平等地位,个体的利益,集体的协调与合作,体现组织中人的心理满足。(2)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管理成功的基本条件,失去两者的平衡,就会带来冲突与损失。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概念技能: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组织行为学1、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三层含义: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工具人”的假设“工具人”的人性观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机械的作用没有多大的区别,管理的任务,就在于迫使工人像机械一样去工作。因而,被管理者成了被动的生产工具。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管理方式,就是“大棒式”的管理,这种“大棒式”的管理主要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处罚手段进行强制性管理。在这样的管理下,工人生产劳动积极性和效率是有限的。“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的假设(又称X理论)是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主要内容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说多做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管理措施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方面,即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管理就是进行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2)、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3)、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4)、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人的行为动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研究指出,在人们的生活还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当人们达到了丰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管理方法就无效了。因为,那时人们行动的动机主要是追求更高级的需要而不是"胡萝卜"(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人”的假设“社会人”的人性理论代表人物梅奥教授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梅奥教授等人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在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管理中的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主要内容1)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