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Polarization-Tricklingdowneffect)由德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hman)提出,用来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一)涓滴效应(Trickle-downeffect)涓滴效应(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也称作“涓滴理论”(Trickle-downtheory,又译作利益均沾论、渗漏理论、滴漏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由此还有“涓滴经济学”(trickledowneconomics),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二)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赫希曼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1、极化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北方的发展,南方的要素向北方流动,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二是,在国内贸易中,北方由于经济水平相对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三是,如果南方的初级产品性能差或价格上涨,北方就有可能寻求进口。由此导致南方的生产受到压制。2、涓滴效应体现在:北方吸收南方的劳动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3、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两者并存,但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原因: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通过国家干预)二、梯度推移学说梯度推移理论最早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等人首创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区域经济学研究者将这种产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论引入了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创立了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一)梯度推移理论主要内容根据弗农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它们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老4个阶段。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因而布局指向也不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相同。(参见P.139“产品周期理论”)与上述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空间上的产业布局会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①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的兴旺产业部门主要布局在发达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即经济发展的最高梯度区;②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的停滞产业部门最适合分布的区域是中等发达的地区或中等城市,即经济发展的第二梯度区;③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的衰退产业部门多集中布局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即经济发展的低梯度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技术、新产业总是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并迅速成长起来,然后依次向中等发达、欠发达区域逐次推进和扩散。(二)梯度推移理论要点1、梯度——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2、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高梯度区域:区域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低梯度区域:区域的主导部门是衰退部门3、推动区域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高梯度区域,然后依据产品周期循环的顺序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移。4、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系统来进行的。具体的梯度推移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创新从发源地向周围相邻的城市推移;其二,是从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