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8页2009级经济管理专业《区域经济学》讲稿《区域经济学》,由教学大纲明确基本要求,由教学计划明确重点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正确掌握和充分运用其基本原理,分析研究现实问题,提高理论素质,增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讲区域经济发展概述(对应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每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中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理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了不同的表述。有的从经济学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域范围的经济学;有的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学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有的从区域内外两个层次加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还有的学者从宏观上和政策实用层面上进行了界定。不同的定义和界定,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学的本质把握和揭示。总体上来说,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综合,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国(或多国)范围内的区际经济联系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其主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以及实现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所需方法、手段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区域经济学不仅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最佳的方案,而且可为区域经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利用实际的统计数据对这些模型进行运算和求解提供理论支持。广义的区域经济学包括区际经济学和区内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前者主要侧重于研究区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以及区际经济的运行规律。它以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联系,通过分析区际要素流动,揭示区际经济分异的过程与动力机制,为制订区域经济协调政策服务;后者主要侧重于研究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以及区内经济的运行规律。它是把区情分析作为研究的“起点”,把战略、规划、计划的编制作为研究的“主体”,把区域经济政策制定和区域经济管理实施作为研究的“归宿”,并把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区域经济管理的实施看作是建立在对区情、战略、规划、计划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之上。所谓区域经济学就是研究区域(区际、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以及区域(区际、区内)经济运行规律的介于应用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第2页共58页第1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8页科。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2)区域产业结构(3)区域协调与区际关系(4)区域城镇化(5)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3.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两条线索去考察:一是区域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1)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认为,在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经过20世纪20~40年代的酝酿,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从理论渊源上,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得益于区位理论。众所周知,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如著名学者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相继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均从生产成本的比较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由此探讨国际间的劳动地域分工。由此,以研究经济活动区位为主旨的区域理论应运而生。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初,早期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杜能是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从运输费用和空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区位地租随市场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阐明了农业生产类型围绕市场而呈现的空间变化规律。20世纪初,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他从空间的角度,考察了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