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0页自主创新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2.1.5国家创新体系相关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其184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一书中,李斯特首先提出了国家体系这一概念,并且分析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后进国家的技术政策选择等问题:之后另一位经济学者熊彼特,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总体说来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课题,基本上是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对技术绩效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政策相关性。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是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在研究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现日本的产业政策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日本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创新认识视角的变化,从着眼于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转向与新技术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和社会过程,认识到创新是更为复杂的系统现象,从而以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和考察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认识国家层次上存在可供分析的有意义的和系统的涉及创新的整体。九十年代后,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课题和制定政策的基础。国外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广泛深入的实证性研究。其代表久物主要有波特、弗里曼、伦德瓦尔和纳尔逊。实证研究的重点是产业比较研究,弗里曼的研究重点是不同国家的机构和市场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而纳尔逊的实证研究重点则是当前国际间体制上的差异。当前,国外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最高成就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7的《国家创新体系》报告,它是在十几个OECD成员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完成自敷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弗里曼看来,国家创新体系是“公私部门的机构组成的网络,它们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促成、引进、修改和扩散了各种新技术”。他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侧重于分析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实绩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国家专有因素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实绩的影响。他认为现代国家的创新体系既包括各种制度因素以及技术行为因素,也包括致力于公共技术知识的大学以及政府的基金和规划之类的机构,其中以盈利为目的的厂商是所有这些创新体系的核心。弗里曼教授的研究奠定了广义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尼尔森以提出进化经济学理论而著称。在他看来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体系是指“一系列的制度,它们的互相作用决定了一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尼尔森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有其独特性,并不像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一样具有一体适用的普遍性。国家的组成有其历史因素,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文化融合,再加上不同的时空发展,使得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特性。这些不同的特性在研究国家创新体系时,更显出其重要性。不同的国家特性,造就不同的国家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上,便有不同的创新模式。尼尔森的研究较强调国家制度性的安排,较少着重于企业层面,仅强调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产业结构也是要素之一,但事实上这些要素如何相连结,就必须要视该国情况而定。尼尔森较为强调宏观的制度性安排,对于创新要素的互动模式和流动过程着墨较少。第2页共30页第1页共3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0页伦德瓦尔着重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层面,弥补了尼尔森在这方面的缺陷。朗德威对国家创新体系给予了狭义以及广义的定义。狭义定义指的是涉及了探求及探索活动的组织和机构,例如研发部门、技术机构和大学;广义的定义则是在经济结构和制度化机构中,所有会影响学习、探求及探索活动的层面,包括生产体系、市场体系以及金融体系等那些学习活动发生的次体系。至于什么样的体系需要被包含在国家创新体系内,郎德威认为需要从历史的研究途径来分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济体系和其次体系的互动模式,会在创新的过程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早期英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内部的学习活动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模式在十九世纪的末期,随着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将创新的重要性由个别企业研发带入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