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6页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一、单选题1.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他们对人口或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B.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C.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D.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①④B.②⑥C.③⑤D.④⑤3.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①外向性②开放性③内向性④封闭性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试卷第2页,总6页4.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A.内蒙蒙古包B.陕西窑洞C.傣族竹楼D.客家族土楼5.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A.湿冷B.湿热C.干旱少雨D.干热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据此完成下面各题。6.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光照充足B.地形崎岖C.河网密布D.动植物资源丰富7.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A.防寒衣物B.防晒物品C.防雨物品D.薄衣短衫试卷第3页,总6页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东南丘陵梯田、珠三角基塘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表述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性是()A.特定的地域性B.相对的稳定性C.综合性D.与时俱进的创新性9.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①建筑风格②生活水平高低③宗教信仰④消费习惯⑤习俗⑥教育水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0.“东南丘陵梯田、珠三角基塘农业”反映出两地()A.地形地势不同B.主要作物不同C.植被状况不同D.生产规模不同位于新疆的特克斯县,因其建筑和街道呈现完整又正规的八卦形状而得名“八卦城”,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新疆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试卷第4页,总6页1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A.河谷平坦,利于筑城B.北依山地,森林茂密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1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B.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C.河流远离,未穿城区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座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下面小题。13.“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14.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A.春季多风B.夏季炎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