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2—64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使学生经历操作、探究、猜想等学习活动,体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圆周率的深刻理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2.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四、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物体、尺子、细线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而且还学会了用圆规画圆,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习。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课件演示)师:小白兔绕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小灰兔绕着边长为1km的正方形跑一圈。你认为它们谁跑的路程长?生:小灰兔师:长多少?要想知道长多少,我们该怎么办?师:先来看一下灰兔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说),算出正方形的周长,那小白兔呢?实际上就是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探索交流,引导归纳1.什么是圆的周长(课件演示)师:在计算圆的周长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圆,对小组内其他成员指一指,说一说。生: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师:原来围成圆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圆的周长。这一周是一条什么线?生:曲线师:所以我们把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2.测量圆的周长。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了,那么我们怎么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好,同学们,现在就利用你手中的工具,用你想到的方法测量你手中黄色圆的周长。(1)学生上台边汇报方法边演示,接着课件演示(分别为绕线法和滚动法)。(2)师: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测量曲线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化曲为直师:大家已经探索出了两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现在你能不能帮助小白兔测量一下它跑的路程有多长?刚才的这两种方法并不能量出所有的圆的周长,老师就在想,如果有一个公式能够直接计算出圆的周长该多好啊,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先看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3.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1)探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生:直径或半径师:举例说明生:用圆规画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半径越长,画出的圆越大,圆的周长就越长;用手中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课件演示: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得出结论:圆的直径(半径)越短,它的周长越短;圆的直径(半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系。(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①动手测量计算。明确要求:小组合作,用刚刚学到的测量圆的方法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周长,并计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第一个大组测量光盘的、第二个组测量硬币的,第三个组测量瓶盖的,好,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测量对象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直径=光盘12硬币2.5瓶盖8.7②小组汇报相关数据。③观察这些数据,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汇报。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时取得是近似值,这是商不一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测量时有误差。④小结: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吗?生: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课件演示)①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能用式子来表示吗?请试一试。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②介绍圆周率的表示字母π及其读写法,同时指出圆周率的数值及小学阶段计算时所取的近似值π≈3.14。③介绍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圆周率是圆的灵魂,人类对圆周率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少年π的奇幻漂流”,一起来感受一下圆周率的魅力。大家公认的,圆周率的研究是从阿基米德开始的,对,就是那个洗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一高兴直接不穿衣服冲上大街喊“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