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3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言·汉语·现代汉语一、语言:语言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情达意的工具,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二、汉语是汉民族用于交际的最重要工具,是人类众多语言的一种。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上古汉语:周秦两汉——《诗经》中古汉语:南北朝隋唐——《广韵》今古汉语:宋元明清——《中原音韵》古汉语研究: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现代汉语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就是明清以后,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各地的汉语方言。四、关于汉语的称呼在人类众多语言中,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语言会像汉语这样有这么多的称呼。古代的“雅言”“通语”“官话”等指当时的“汉语共同语”现代中国人(包括华侨):国语、华语、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文、华文日本人:古代最初叫唐话,明治维新以后称汉语、清语、清国语等,以后又不断地变化,称支那语、华语、中国语。日本侵入中国东北时期,曾经称之为满洲语、满语等。此外,还有“奴国语”一类的蔑称。第二节汉语共同语和汉语方言一、语言和方言任何一种语言,其内部都不是整齐划一的,不是说这种语言的说话人在说话时都一模一样,恰恰相反,往往都会表现出某种差异。这种差异有的表现为地域的不同,有的则表现为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的不同,前者就是所谓的“地域方言”,后者则是所谓的“社会方言”。一般而言,“方言”都是指前者。方言的形成是一种语言在地理空间范围内,长期演变、分化的结果。对于语言和方言,我们还要有这样的正确认识:(1)语言实际上都是以方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是抽象的,方言是具体的。第2页共23页第1页共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3页(2)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并不完全依照语言学的差异。语言之间的差异有时比方言之间的差异还要小。二、汉语共同语和汉语方言汉语共同语的产生原因:(1)客观上,存在不同的方言。(2)主观上,不同方言的使用者有交流的需要。汉语共同语打破了地域界限,能让不同地区的人彼此交流,从而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汉语共同语是超地域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汉语共同语是在汉语方言之外重新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实际上,任何一种共同语往往都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是说,方言其实又有基础方言和一般方言之分。而基础方言的形成往往决定于该方言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是某一个人随意决定的。英吉利共同语以伦敦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伦敦成为工业中心,大量劳动力迁入伦敦,人们于是以当地伦敦方言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而逐渐形成英吉利共同语。意大利共同语以多斯岗方言为基础,主要是文化的原因。意大利在统一以前,著名的文豪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都是用多斯岗方言写的。而多斯岗方言区的首府佛罗伦萨的语音就成为意大利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而汉语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汉族的发展史上,北方无疑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上的强势地位。当然,北方很广阔,北方方言内部也不统一,而共同语需要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规范统一,因此就需要以某一个地方为准,这从先秦两汉直至元明清以来,北方方言的中心肯定也不一样,而就辽金以来,北京无疑是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因此,汉语共同语的历史至少不会晚于14世纪,这一点从外国人所用的汉语教材可以得到印证。如明朝初年,朝鲜人编的两种汉语会话教材:《朴通事》和《老乞大》。从这两本书的内容可以判断那里边写的就是北京口语,可见这种口语已经被外国人承认是汉语的代表。这两本书所用的语言和元曲说白里的语言,无论是语法,还是词汇,并没有多大分别。三、汉语方言的分区每一种方言在其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会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