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长宁校区历史建筑简介韬奋楼(原名怀施堂)于1894年1月26日举行奠基典礼。系拆除1879年4月建筑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继续不绝之意。1895年2月19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87个房间。该楼的建筑图纸,在美国绘就,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南面中间,原图设计是塔楼,后采纳了约大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在该楼落成典礼上,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正式命名该楼为怀施堂。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更改楼名。1979年复校后,该楼二层逐步改作教室之用。韬奋楼是华东政法大学代表性的教学楼。格致楼(建楼时曾称格致室,曾用名科学馆、办公楼)于1898年11月20日奠基,落成典礼于1899年7月19日举行。楼址原系1879年购置的别墅住宅,当时供施氏办公和起居住宅的基地。该楼为三层楼房,基地面积930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房60间。楼的西墙面与今韬奋楼南墙面相仿,其南墙面为城堡式,益增其苍然老态。三楼为医学系课室一、二楼分别为物理化学试验室及课室,以及神学课室。此外,约大博物院也曾设在楼内中国学校中筑有科学馆在当时实属仅有,约大自称:“教授自然科学,实为约大开其端也。”1952年,华东政法学院创建时,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及有关教研组、总务处及所属科室等在该楼内办公。1998年暑期,我院将办公楼改作学生宿舍,采用曾用名格致室中的“格致”一语,改名为“格致楼”。40号楼(原名思颜堂)于1903年10月24日奠定隅石,1904年10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为纪念约大创办初期出力最多的颜永京牧师,而命名思颜堂。该楼呈现U字型,采用中西结合建筑形式,楼项四欠皆为曲线形,东侧南顶以阳台护栏式装饰。基地面积2414平方米,建筑面积4052平方米,计114个房间,砖木结构。1913年2月1日,约大举行学期结束仪式,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应邀于大会堂演讲。经大会主持人介绍孙中山先生时,师生欢呼,谨聆训词第2页共4页第1页共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页中山先生在演讲词对约大的教育事业,尤为称美。华东政法学院成立后,因该楼在河西校舍中排列第40,故又称其为40号楼。4号楼和大草坪地区,原为兆丰花园一部分,面积计72亩(12英亩)。业主于1911年忽欲出售,价银14万两。当时,经约大募银购得,其中2.5万两由教会拨付。在该地产中有华商住宅一幢(即今4号楼),基地面积754平方米,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计房25间,砖木结构。屋面以黑铁皮代瓦,曲线形多屋角。约大购置后,楼上为校长住宅,楼下改作图书馆(由思颜堂迁来),西北隅设有函电收发室;楼顶筑有塔楼,可供凭眺;楼西侧平房为约大校办。园林草木葱茏,多数树木系18世纪60年代所栽种,其布局为英国式。当时约大的园林之胜,在中国校园中固不多见。红楼图书馆(即5号楼)于1915年岁首举行奠定隅石典礼,次年初夏落成。基地面积492平方米,建筑面积1067平方米。约大图书馆在怀施堂时,藏书中有圣公会英文宗教藏书、施氏所藏的中国书籍等。建筑图书馆时,捐助贵重书籍的校友甚多。馆舍为中西式参半的两层建筑,用钢筋水泥及砖木筑成。上层系陈列图书之用;南大间系藏书室;北大间为阅览室,中置陈列橱及长方桌10具,座位近百,内壁皆置书架,陈列着中西文报刊杂志、字典和参考书籍等;下层有房8间,除一小室贮藏未装订之报章外,其余在建馆初期为课室,后因藏书日益增多,于1924年秋撤去课室,改辟二大室:一为神学院图书馆兼课室;二为馆员办公室兼报章装订室(于1930年秋改为报章阅览室)。由于藏书量陡增,1936年,上层北大间加筑了夹层阁楼,藏书与阅览两大间对调使用。体育馆位于韬奋楼(怀施堂)以北,其前身为简陋健身房,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举行顾斐德纪念体育馆落成典礼。基地面积421平方米,建筑面积881平方米。顾斐德教授于1894年到约大任科学系主任,是约大最初体育运动发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