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必修1知识点1.质点(A)在某些状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种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注意: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根据)2.参照系(A)要描述一种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照,观测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与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照的物体称为参照系。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系的运动状况时,可假设参照系是“不动”的3.旅程和位移(A)旅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表达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达位移,是矢量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假如在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它的速度就可以表达为(1)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达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假如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表达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5.匀速直线运动(A)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6.加速度(A)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的方向与△v的方向一致,是矢量。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速度的变化v均无必然关系。(怎样理解)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持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公式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注意:对要对的理解:持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差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速度公式:vt=vo+at位移公式:x=vot+at2推论:vt2-vo2=2ax中间时刻速度公式:=中间位移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有关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为等分时间间隔),有如下特点: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v1∶v2∶v3∶……∶vn=1∶2∶3∶……∶n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S1∶S2∶S3……:Sn=12∶22∶32∶……∶n2第一种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N=1∶3∶5∶……∶(2N-1)从静止开始通过持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1∶t2∶t3∶……∶tn=1∶-1)∶-)∶……∶-9.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A)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伴随时间的增大,假如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描述上述四个图像所反应的运动性质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表达加速度的数值,即a=k,可从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直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v-t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达某一过程发生的位移11.自由落体运动(A)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Vt=gth=gt21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A)13.力(A)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称做力。(理解力的物质性、互相性、矢量性)施力物体同步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步也是施力物体。xtvtxtvt甲乙丙丁按力的性质分,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四种基本互相作用:万有引力、电磁互相作用、强互相作用、弱互相作用。14.重力(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mg(g=Kg)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考虑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15.形变与弹力(A)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可以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判断弹力的方向应注意到接触处的状况:平面产生成受到的弹力(压力或支持力)垂直于平面;曲面上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