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2、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教学难点: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爱,那么做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该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李少白的诗歌中华少年(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导读有什么要求。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并将有疑问的词划下来。(解决字词)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萦绕:萦回。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强悍:勇猛无所顾忌。噩梦:可怕的梦。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3.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分角色朗读全诗,并体会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过渡师:现在我们来分段来体会一下这首诗)1.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找生读一读)师: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生:前两句,应该是气势雄伟的读。生:三四句应该是轻盈的。师:再找同学试一试。生:、、、、锦秀山川,我们的家园。师:是呀,祖国的壮丽山河哺育了中华少年,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师:那么,再请同学们读一读它的壮丽,它给予我们的启发。(注意:要读出山河的壮丽)生读(过渡师:是祖国的锦秀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那又是什么教育了中华少年呢?)2、师:找同学来读一读。生读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呢?生:写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师:那么大家知道一幅关于大漠的图画吗?大家知道一首关于大漠孤烟的诗吗?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师:想,茫茫的大漠,苍黄的一片,只有一户人家的烟火袅袅升起,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生:孤独。师:孤独的,寂寞的。那就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一边想象着这幅景象,一边来读。师:那么,通过阅读这段,我们都知道了哪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及事件呢?生:女娲补天、、、、生:大禹治水、、、、、师:同学们,从甲骨文到方块字,从古希腊的圣火在我国点燃,从女娲补天到今天的神七问天,我们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在不断的更新。那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这一段了吗?生:自豪的感情。(再找同学们带着自豪的感情来读一读)(过渡师: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在千年文明的熏陶下,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3、师:在这样的母亲的怀抱中,孕育着怎样的少年呢?生:从文章的第一小节可以看出少年的样子。生:从第一小节看出英姿飒爽的少年。师:那好,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呢?给同学们读一读。生:从沧沧茫茫的草原起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雏鹰。师:这是来自草原的少年,还有来自哪儿的呢?生:从宝岛走来的。师:那么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生:自豪。师:那么,同学们,你们看第一小节,将这些词联系起来,你能想到什么呢?生:中华少年来自五湖四海。生:祖国的土地宽广。师:是呀,看,五湖四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谁还愿意再读一读呢?生:、、、、、、、、师:中华少年,飒爽英姿。(过渡师:读到这,我在文章里还获得了另一种感受。)4、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小节。看一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生:什么是先驱者、生:什么是千年冻土。师:那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片,你们知道,这幅图对应的是文中的哪一句话吗?(出示PPT)生:齐。师:那么谁了解春天的故事,指的是哪件事儿呢?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师:那么春天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呢?生:富饶的故事。师:我们想把温暖和富饶永远留住,那我们该怎样读这一节呢?(找生示范读)师:这是春天的故事,那么在春天的故事之前,还有一批先驱者。来看一下“七月的星火、、、、从噩梦中惊醒”。七月的星火,指的是什么呢?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师:七月是转折的一月,月使我们看到了希望。那谁还能再读一读这一句呢?生:示范读。(七月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