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观摩课后如何引导教师自主发现问题一、让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活动前我们会提示老师们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和体会,发现自己感觉困惑的问题。反馈时从解决老师自己发现的问题入手,很容易形成有效的对话。二、多种方式呈现现场通过语言描述、照片、视频、幼儿作品、师幼对话、肢体动作、在现幼儿操作过程等方式,和教师一起回顾教育现场,引导教师从多种信息中发现问题。如当我们给一位新教师呈现了几张头饰挡住了幼儿的眼睛从而影响钻爬活动的照片时,老师马上就找到了原因——皮筋太松、小兔做的太高而钻筒直径又较小,这时再与教师沟通“材料的预操作”以及“如何发挥头饰的作用”等问题,老师就深有体会了。三、灵活运用提问方式反馈过程中观摩一方会大量提问来引导老师表达观点,不断思考延续对话,如何提问才能达到引导教师自主发现问题的目的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开放性提问:目的是引导教师充分表达自己在某个环节、某个材料以及某个孩子的表现方面的想法,来判断教师的关注点及原有认知。如,你对今天的活动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定向性提问:目的是了解教师在某一个问题上的观点和想法,一般是针对出现问题的那一部分。如,在选择这些用于高矮排序的材料上,你是怎么考虑的?选择式提问:目的一是帮助教师对某一问题作出明确、肯定的判断;二是了解教师对问题的确切想法。如,这个孩子没有完成操作,你认为是孩子自身能力问题,是材料选择问题,还是老师支持方法的问题?推测性问题:目的是通过推测教师的想法,引发进一步对话,如,你只所以把制作的步骤讲解的那么详细,是担心孩子们自己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完不成吗?追问性提问:目的是引发教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如老师说:“我觉得我介入的时机挺合适的”,就可以追问“哦,你觉得在那些方面合适”,或者追问“想想看,还有其他的介入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