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一、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的,这节课我们来看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1、介绍利用科学技术观察到的地球。苏联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神州五号宇宙飞船2、谈话: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谁来说说地球有多大?3、学生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周长、半径、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这些数据展示出来。4、谈话: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5、提问:我们知道中国的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那么你们能猜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中国面积吗?6、学生猜想7、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看一看中国在地球仪上有多大。四、拓展活动: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