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的设计说明一、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极大束缚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为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男生48人,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尤其喜欢球类活动,对篮球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本课的教学是有利的因素。三、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内容。1、篮球投篮(单手肩上)3-1,它是以上肢为主,通过上下肢及躯干的全身运动,可增强上肢,躯干及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是一项日常生活中比较适宜的健身方式。此动作对高中男生难度不大,但要掌握规范的技术还需要一定的练习。2、游戏,根据本次课所学的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游戏,进行分组教学比赛,使其将所学技术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增进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全面锻炼身心的目的。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能连贯的完成动作。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3、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五、教法分析:本次课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教师提出问题,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利用提示板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思考能力,互相切磋、互相纠正错误的能力。六、学法分析:本次课为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学习,采用“观察法、提问法、自练法、互教法、互纠法”,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实施素质教育。七、教学过程:全课划分为四个部分:1、准备部分(10分钟)2、学习部分(15分钟)3、巩固提高部分(15分钟)4、结束部分(5分钟)在准备部分,为了使学生由静过渡到动,本课采用前踢腿、后踢腿、交叉步、滑步等脚步练习。然后是熟悉球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从身心上准备好接受新知识。在学习部分,本课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1、教师在讲解和示范了基本动作和提出要求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在练习中通过互相观察、互相纠正,去理解动作要领,学习投篮技术。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强调正确的动作要领,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3、分组反复进行练习。在巩固提高部分,为了巩固主教材所学的技术动作,本课采用“活动篮筐”的游戏,作为补充内容。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投篮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在结束部分,本课采用欢乐放松法,进行放松舞蹈练习。同学们在结束练习的位置上成密集队型向老师靠拢,以教师为中心围成一个正方形,先由每组同学小结,然后教师讲评。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八、教学效果的预计:通过本次课的学习,90%学生应能基本掌握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在篮球游戏中全体同学应达到较高的运动负荷,完成发展身体的任务。九、场地器材分析:本课中的场地为学校篮球场,利用自制球架和提示板进行教学。在篮球游戏的练习中,用提示板注明要点和规则,便于各队自己制定作战计划,增强练习效果。结束部分运用录音机播放音乐,进行放松舞蹈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学习与锻炼。十、教学特色:利用游戏法将技术动作应用于其中,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