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VIP免费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_第1页
1/2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_第2页
2/2
给孩子一片创造的蓝天小学体育投掷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操场上,学生们正摩拳擦掌,斗志激昂地站在投掷线后,准备参与原地单手肩上投掷垒球练习。我组织好队伍以后,练习开始了。“YA!YAYA!”,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技术动作也比以前好多了,几轮投掷练习结束后,有的学生为超越他人而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误而沮丧不已,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将垒球投掷得更远?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投掷时出手速度要快,有的认为要将腿蹬地的力量用上,有的认为投掷出手的方向应该是前上方……,气氛非常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老师,我能不能这样投?”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一个垒球由他的身侧向前方甩出,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哄堂大笑。“这是什么投掷方法、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循声望去,一个男同学正满脸疑问地看着我。原来是前几轮练习中成绩不理想的小羽同学。“为什么要这样投?”我装着一点不生气的样子,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我喜欢这样投。”小羽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觉得这样投垒球比较顺手,而且我这样投比用老师教的方法投的远。”又是哄堂大笑。“咿,怎么有这种道理。”我暗暗发笑,觉得无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说道:“同学们可能觉得小羽同学的想法很好笑,但是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因为他想出了不同的投掷方法,我们请给给我们做一下示范好吗?”大家鼓起掌来。小羽走出队伍,煞有介事地活动活动身体,按照他的方法将球由他的身侧猛地向前方甩出,虽然投掷动作看上去有点古怪滑稽,但确实挺远的,其实他的动作就像田径运动中的铁饼投掷动作。大家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练习起来。接下来的练习开始了,练习气氛比前几轮还要热烈,想不到学生们对这种怪异的投掷动作还挺感兴趣,但是由于动作的不协调,学生投地不是甩出投掷区就是出手角度不对,投掷成绩大大退步。而小羽反而成为投得比较远的一个。“同学们,老师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哪一种投掷方法比较远?”练习间隙,我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始讨论。片刻之后,同学们又自发地组织练习。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了肩上投掷垒球练习方法。教师特意观察小羽,他在采取“侧向甩投”的投掷练习中由于想“远”心切,造成动作变形,结论可想而知。大家都觉得肩上投掷垒球练习方法投得远。这时候的小羽躲在队伍的最后,低着头,他也觉得“侧向甩投”不是最佳的方法。有几个小朋友开始嘲笑起他来。这时候,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肩上投掷垒球的动作,也知道了用什么动作才能投掷的远。但是,我们还应感谢小羽,他让我们有机会尝试了其他投掷动作,这也是一种投掷方法,就像田径运动中的铁饼投掷动作。如果没有他的创新,我们还学不到这种投掷的方法。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小羽脸上流露出的是洋洋自得的神情,学生们也投去羡慕的目光。反思和分析:这节课上的很成功,但是,更令我高兴的是,我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一)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生命,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园地中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以动为主,不仅仅要让学生身动,更重要让学生心动。教师善于“寓教于动,寓理于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快感。本案例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独特的体验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让课堂真正形成“自我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创新学练”的良好气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二)学生是创造的“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懂得生命,追求健康,学会锻炼,懂得健身;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三)给孩子一片创造的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体育投掷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