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作为教师,倘若对于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如何让教育专业人员——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即专业化),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应当成为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现本人就教师专业化发展谈几点认识。一、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身心素质的持续成长过程。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信念、意志的塑造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二、世界发达国家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美国要求教师具有综合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日本强调教师要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英国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六条标准:①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②完成系统知识训练;③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④高度的自主性;⑤经常性的在职进修;⑥团体的伦理规范。此外英国也十分重视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俄罗斯要求教师的劳动要具有创造性。三、教师专业化应成为社会共识作为教师应树立强烈的专业化的教育观念,不仅视自己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而且要视自己为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研究者、改革者与决策者,才能在整个专业生活中,自觉地进行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研修专业道德,进行教师专业人格的塑造,提高从教素质。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屏弃“考考考行政部门的法宝、分分分老师的命根”的做法,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宣传《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充分认识和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有“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的意识,一方面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制:1、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教育体系;2、改善现有教师专业结构;3、建立教师专业评审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评机制:1、提高教师职业水准,完善教师聘任制,破除教师职业“终身制”,把那些虽然具备合格学历但不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的教师淘汰出教师队伍;2、完善教师教育内容,确立“一体化”(职前与在职)教师教育体制,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在教师学历教育基本完成后,转向师德养成、教学方法与技能、学科前沿知识、人文素养、信息技术等综合能力的终身培训;3、强化实践课程和课程开发,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重视教师反思性判断力的培养,发现和解决教育中的相关问题。只有从制度层面来推进、保障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专业化才会成为社会共识,得到社会认可。四、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教师首先应当是学者——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