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广纳小学田华内容摘要:目前,留守学生也成为备受社会各届广泛关注的问题。关注留守、关爱留守学生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从上级领导到下级干部,从学校到每一个老师,都在关爱留守学生。然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留守,并非完全出于贫困的无奈选择。很多留守学生,他们的物质并不贫困,贫困的是精神。而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多是口号多,而行动少。如何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给关爱留守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在这方面作一点浅析。关键字:留守学生道德教育责任和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奔赴大中城市。使许多学生成了“空巢之鸟”。由此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新的学生群体。这些留守学生,往往缺少管理、缺少关爱,一部分过于自卑,总以为比其他同学“低人一等”;一部分过于“自强”,“一切由我作主”,想要干啥就要干啥;一部分逆反心理严重,好像是“没大人教的孩子”。随着留守学生的不断增多,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中之难。那么,应如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人为本,环境育人。孔子有言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第十七》)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发展情况,跟以下几方面因素密不可分:先天素质,环境影响,自身努力。这点,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到底哪种因素比较重要,就有点众说纷纭了。有句俗话,叫“门里出生,自带三分”,又说“鸭子的娃娃会浮水”估计这些话看重的是“遗传”因素。但“遗传”因素究竟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的发展,这恐怕谁也作不出结论;而环境对人的影响,却有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比如狼孩,它本身是人,只因在狼群中长大,它便接近狼的习惯了;比如在生意场中长大的孩子,他对生意上的事可能熟悉些;在读书人家长大的孩子,他对书的了解就比较多……因此,那些看似“天生”和“遗传”的东西,其实正是后天因素影响的结果,而不能片面的把它们硬性扯在一起。至于自身努力,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都直接或间接证明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主要保障。很难想象,一个资质好的儿童不经过努力就会成为天才,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残障的人的努力会付之东流。就留守学生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客体。他们只是因为共为留守学生,只因为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如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才被我们归入了一个群体。而作为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要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环境育人。首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可以充分发挥报约、地方电视台等现有的宣传资源,广泛宣传留守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以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广大留守学生奋发进取;开放留守学生之家,并为他们多订阅、购置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强的图书、报刊;鼓励他们多读书,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要不断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创建“警校共育,平安校园”。具体而言,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1、营造温馨校园。学校要想尽办法让校园的每一平方米都成为学生受教育的平台,让校园的教室、走廊、办公室和留守学生之家等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2、创建文明的校园。要求教师文明从教,用文明的言行、举止去教育、感染学生。在学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小学生等系列活动。3、打造平安校园。在校内开展平安校园整治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会场交警队、派出所、消防队等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家。二、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德育教育中,对话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的缺失,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走进留守学生的心。留守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和别的学生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因此,我们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那么,如何在德育中让留守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1、与教师平等对话,和谐相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