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年级:____班级: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主备人授课时间1课时审核人课型新授课题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预习+展示)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教学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习方法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分析比较法。学习流程“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导引明确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2、掌握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及西汉政权的建立。3、理解项羽、刘邦所领导农民起义战争的性质变化。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1、秦朝实行残暴统治,人民苦不堪言。秦皇岛死后,__________继位,宦官________________控制朝政。统治更加残暴。二、陈胜、吴广起义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1、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问2、公元前209年,900多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边,在__________遇上大雨,道路毁坏,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误期都得处死。他们在_______、_______的率领下,发动起义。3、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___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次年,_________率军西进关中,秦朝统治者向_________投降,秦朝灭亡。三、西汉的建立4、秦朝灭亡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战败。公元前202年,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史称_______。5、探究题:有认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对吗?成学案。题,自主学习,完成学案。2、并在书上打记号,同时对于不能完成的问题做好标记。【展示提升】导语:后人称赞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确实他统一了六国,巩固了统一,功不可抹,这些都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是,秦始皇是一位封建专制的皇帝。他在完成统一、巩固统一的同时,对人民施行了暴政。大兴土木,焚书坑儒,至秦二世统治时更加残暴。于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终于使秦王朝土崩瓦解。曾经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为什么只存在十五年就灭亡了?接下来我们走近本课的学习,一起探讨这些问题。一、秦的暴政1、刑罚苛严。秦始皇统治时,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拐杖是抢手货,这说明秦朝法律残暴。据说死刑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们动不动就要肥刑罚处治。2、赋税、徭役繁多。民谣流传“阿房、阿房、亡始皇”。当时老教师把教学过程内容分成六大块,分别交给六个小组去完成。同时鼓励学生1、学生分六大组进行。2、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学案,对百姓要把三分之二税上缴国家;另外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耗废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引用成语故事“指鹿为马”说明秦二世统治的残暴。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1、大汉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由口号导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从以下几个角度把握历史事件:①时间:前209年性;②地点:大泽乡;③领导:陈胜吴广;④经过:在陈建政权一直打到咸阳附近被镇压;⑤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提问:分析陈胜、吴广大起义的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项羽大败秦军——巨鹿之战。讲述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巨鹿之战(前207)(对推翻秦朝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引领: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