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权的加强第课时主编:审核:班次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3、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4、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学习重难点重点:八股取士难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学习过程与学法指导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我能提出的问题有:第7题实际上是要求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这一有重大影响一、认真阅读课文二、自主学习1、1368年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建立明朝,他就是。2、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3、明太祖还设立侍卫军,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特务机构。4、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答卷的文体称为。明朝实行的,使考中做官的人,大都成为皇帝的。5、北平的燕王,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朱棣称帝,他就是,1421年迁都,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6、明成祖时,增设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三、合作探究7、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的制度,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解题关键在于要知道时代不同,科举制度的作用也不同。第8题从二者的目的、作用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从二者的方式来比较他们的不同点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破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请就科举制度从隋唐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8、比较明朝八股取士和秦朝焚书坑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达标测试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皇帝时修建的()A、朱元璋B、朱棣C、建文帝D、崇祯帝4、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类似于()A、刘秀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5、中国古代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A、唐朝和明朝B、隋朝和宋朝C、秦朝和明朝D、汉朝和元朝6、下列地名是北京在我国古代各时期的称呼,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大都②中都③涿郡④北京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④②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从材料和题目中找出有效信息,进行认真思考后回答问题。7、明太祖称帝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是()A、废行中书省,设三司B、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C、设立锦衣卫D、八股取士8、阅读下列材料“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后人嘲讽明代的什么社会现象?(2)明代规定考试命题范围和文体是什么?(3)这种科举考试制度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什么?课堂小结知识要点1、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是:2、一个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3、两个实施特务统治的机构:4、两条加强君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