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第二课时)教案年级:____班级: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主备人授课时间第2课时审核人课型课题第20课《三国鼎立》(展示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的灿烂辉煌,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有高度的智学习,使学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辩证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流程“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导引明确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2.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3.了解三个政权的建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或手写。学生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提升】教师把学生分1、歌曲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向东流》,提问你们知道是哪一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学生齐答《三国演义》。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三国是哪三国?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三国鼎立》。2、官渡之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出现了。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安宁的生活。而位于黄河流域袁绍和曹成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两大军事集团,他们为了争夺统治权,进行了激烈的战役——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提问:⑴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②经济上,实行屯田。⑵官渡之战的时间、战争的双方、结果和特点。(学生探究学生,归纳各个知识点)。拓展: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东汉名士评价他是“乱世之奸臣、治世之能臣”,他阴险狡诈、任性多疑、老谋深算,有谋有勇。)知识过渡: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引入赤壁之战的学习。3、故事中的历史。《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⑴提问:赤壁之战的时间、战争双方、结果、战争特点。(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要点。)⑵拓展: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是“天意”吗?那天刮东风有利于周瑜实施火攻,你怎么看待这件事?②官渡之战曹操以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影响这两次战役的胜负的原因有哪些?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且锁战船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孙、刘联军出奇制胜)。教学过程内容分成六大块,分别交给六个小组去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展示,挑战自我!具体作法:1、教师进行引导,及时点拨、纠错。六大组进行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并把老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