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课年级:七年级班级:授课教师:时间:主备人1课时审核人课型新授课题第二单元复习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提高识记、理解、分析等能力。过程与方法:先自主复习10分钟,再完成相关练习或测试题。情感与态度:提高历史综合素养。教学重点提高识记和理解能力为重点。教学难点培养分析能力为难点。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分析归纳、讨论比较。学习流程“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学习内容一.单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夏、商王朝第一位国王分别是()A.禹、汤B.启、汤C.禹、桀D.启、桀2.排列一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3.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韩、赵、魏B.齐、楚、秦C.齐、楚、燕D.楚、赵、韩4.下列内容中不属于西周开创的是?()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家天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教师个性化指导5.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C.禅让制仍在继续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6.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7.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9.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各国的变改革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人类智慧的提高10.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12.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统治者的启示是()A.要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要任用贤者、勤政爱民C.要加强国防、充实军备D.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4.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创立;请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15.追求与建立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仁者爱人”、“从政以德”C.“兼爱”、“非攻”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16.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孔子B.孙子C.屈原D.韩非子17.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18.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是在什么时期()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商朝19.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之间矛盾D.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20.小明感冒乐去医院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A.张仲景B.李时珍C.华佗D.扁鹊二、列举题(第1小题3分,第2小题7题,共10分)1.列举春秋时期的几位霸主?2.列举战国七雄。三、填表题(6分)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公元前2070年阳城商汤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厉王四、材料解析题(4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