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建立爱国主义情感、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读《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思考:这两条商路的意义或作用。2.阿拉伯人在交流中的贡献有哪些?3.简述阿拉伯数字的由来。4.根据课本41-42页内容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5.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6.《马可·波罗行纪》的内容及影响如何?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3.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后来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4.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5.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6.《马可·波罗行纪》:①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见闻,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②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客观上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对照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思考: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是什么?2.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3.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4.根据42页“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5.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有哪些?6.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