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备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措施。第二条本措施是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如下简称农信社)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照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基本根据。第三条本措施所指信贷业务是农信社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含外币信贷业务)。第四条本措施所指信贷人员是农信社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第五条本措施所指经营社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农信社及其分支机构。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信社贷款规定。坚持“三农”为本,社员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农信社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强制干预。第二章基本制度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一)严格准入对象。农信社信贷准入对象重要包括: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2、社员客户。指入股农信社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5、重点项目。指对农信社具有较大奉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的区域。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系统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和具有后发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农”和社员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二)严格准入条件。农信社办理信贷业务坚持“有条件、保安全、创效益”原则。1、基本条件:(1)《贷款通则》规定的条件。(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3)具有评信条件的客户,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4)用途合规合法。(5)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担保合法、有效、足值,还款计划切实详细。(6)收入归社和存款比例不低于农信社信用份额,现实或预期综合效益明显。(7)外币信贷业务必须符合国家外汇管理规定。(8)农信社规定的其他条件。2、除以上基本条件外,对不一样类型客户,还须符合对应的准入条件。(1)企业类客户: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构造完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不得超过70%,净资产收益率原则上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值;或有资产业务存入规定比例保证金。(2)机构类客户: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管理规范,经费自给率50%以上,收支有盈余,还款来源贯彻可靠。以上两类客户申请项目贷款的,项目资本金比率不得低于30%,建设资金来源贯彻可靠。(3)自然人客户:有合法身份、固定住所、合法职业、稳定收入和良好信用。(三)严格准入过程:农信社办理信贷业务的准入过程要按照客户申请与受理、调查与分析、审查与评估、评级与授信、贷审与审批五个环节进行,不得逆程序、少程序操作。(四)严格准入权限。农信社办理信贷业务要坚持“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原则,严格按照权限办理。第八条实行客户授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是农信社根据客户资金需求状况、信用程度和偿还能力,核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统一控制客户融资风险总量的管理制度。对具有条件的客户申请信贷业务坚持“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第九条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审贷分离是指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征询)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分离,由不一样部门或岗位承担,实行各环节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一)贷款调查。贷款调查由农信社信贷人员(贷款调查岗)负责,重要是对客户状况进行调查核算。信贷人员受理贷款业务申请,要根据信用风险等级,对客户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状况、法定代表人品行、贷款用途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汇报并签订意见,报送贷款审查部门审查。信贷人员要承担因调查状况不实导致贷款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