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及其意义。中共“七大”的召开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培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了解中国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七大的召开。【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学习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概况。2.简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概况。3.说出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特点及意义。4.中共七大召开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平型关大捷:(1)时间:1937年9月。(2)作战双方:八路军115师→日军。(3)战况: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4)意义: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2.台儿庄战役:(1)时间:1938年春。(2)参战部队:国民党第五战区军队。指挥者:李宗仁。(3)经过: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4)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3.百团大战:(1)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2)时间:1940年8月。(3)参战部队:八路军。指挥者:彭德怀。(4)作战地区:华北地区。(5)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6)战绩: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三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公里近3000个(7)特点:规模大、战线长、历时久,以破袭战为主,战果辉煌。(8)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4.主要内容:(1)毛泽东在大会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你能试一试,从目标、规模和战绩三个方面来评价百团大战吗?3.填表: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比较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指挥者意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为什么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6.19世纪和20世界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胜利的原因:一、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战的结果。参战的中国军民,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捐弃前嫌,共同御侮,无论是杂牌军还是中央军,均能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