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和同为一家”课题第五课“和同为一家”课型新授课编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突厥的兴衰及其与唐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比较突厥和回纥两个民族在生活、文化方面的异同,培养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突厥、回纥、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过重大贡献。2.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3.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学生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唐朝对西域、西南和东北的管辖,说明以上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法教法阅读法、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中考对接中考关于“和同为一家”的命题往往以直接发问法和情境的方式作为考试的导入点。有时候也会从纵向或者横向迁移来考查。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唐朝和吐蕃的交往。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宋祖英《爱我中华》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没有突厥这个民族?他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2'落实课标理解课标了解隋唐科举制度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读课标内容;投放教学目标。阅读课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1'解答课标自主探究同步探究过程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评价展示交流作出评价6'一、“天可汗”1.突厥的兴起与强大2.唐太宗的开明政策二、文成公主入藏意义和影响三、回鹘衣装回鹘马四、点苍山会盟导思导议:(多媒体展示)组织学生小讨论: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文成公主为什么会受到吐蕃乃至后来藏族人民的喜爱?2.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状况如何?和同为一家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哪些人都为此做出了努力?请同学读文思考。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交流、作出评价1.学生看图描绘当时吐蕃使者求婚的情景,并达成共识: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明,所以向唐多次求婚。唐太宗为了和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所以人民尊敬和怀念她。2.通过学习,明确:唐太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南诏王,他们为民族紧密团结做出了贡献。其中,唐太宗因开明政策得到了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拥戴,有“天可汗”、“参天可汗道”为证。文成公主入藏,为“和18'同为一家”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也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运用课标同步学习与探究作业做探究开放性作业,展示交流,作出评价12'直击中考:(2006年常德市)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体验中考,明确要求。反思完善通过学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对本课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体系。6'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