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2、提高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二、学习准备《诗经》是,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风”又叫“”,是各地的歌谣。《关雎》选自《》。《蒹葭》选自《》。三、学习过程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1、《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风格和表现手法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小伙子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只是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蒹葭》的抒情性更强。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起兴”的特点更加突出。“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四、课堂训练1、《关雎》常识填空。(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蒹葭》常识填空。(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2)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二、中考题(12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给加粗字注音。(2分)(1)羽扇纶巾()(2)一樽还酹江月()2、解释加粗词语。(2分)(1)乱石穿空(2)故国神游3、本词的作者是,他是(朝)的文学家。(2分)4、描绘气势磅礴的景色的句子:,,。(3分)5、“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1)雎鸠荇菜(2)窈窕淑女(3)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2、(1)《诗经•秦风》爱情(2)蒹葭(3)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二、中考题。1、(1)guān(2)lèi点拨:“纶”不读“lún”,多音字要据文意思考读音。.2、(1)上凌天空。(2)“神游故国”的倒写,指神游于三国的战地。3、苏轼宋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既有不安于现状的愤慨之情,又有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点拨:深入体会语句,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作者写作背景思考。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