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具:黑板、多媒体、三角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在Rt⊿ABC中,∠C=90°,a=3,b=4,则c=。2、在Rt⊿ABC中,∠C=90°,∠A=25°,则∠B=。3、在Rt⊿ABC中,∠C=90°,sinA=,a=3,则c=。4、在Rt⊿ABC中,∠C=90°,cosB=,c=10,则a=。5、在Rt⊿ABC中,∠C=90°,tanA=,a=8,则b=。6、在Rt⊿ABC中,∠C=90°,a=3,b=4,则∠A=度。二照应章头,用中揭题问题1:如图(章节图)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是A,过点B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C(如图1),在Rt⊿ABC中,∠C=90°,BC=5.2m,AB=54.4m。这是比萨斜塔在1972年的情形,根据以上条件就可以求出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你能试着计算一下吗?(分析)观察图1,求的是∠A,而给定的条件元素是∠A的对边BC和斜边AB这三个元素聚合在一起,自然会想到正弦函数,即sinA的值,然后,利用计算器求出∠A的度数。解:在在Rt⊿ABC中,∠C=90°问题2:上述问题的求解,用到了直角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为什么用它?答:用到了三角函数,并且运用了正弦函数,因为题目中涉及到三个元素,一个锐角,两条边,因此用到了边的关系。问题3:在Rt⊿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关系:如果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上式就可以写成(2)三边之间关系:(3)锐角之间关系:问题4:根据以前的解题经验,我们猜想一下,对直角三角形来说,知道除直角外的5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出其他所有元素?2个元素,必须要有边师: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三条边和两个锐角,在这5个元素中,由已知元素求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三、典型例题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b=,a=,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问1:题目给定了什么元素?(2条直角边)问2:目标是求什么?(解直角三角形)问3:需要求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3个,分别是斜边c,锐角∠A、∠B)问4: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勾股定理、正切函数、两个锐角互余)解:(略)例2、在Rt△ABC中,∠B=35o,b=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四、课堂练习1、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用已知元素表示未知元素。(1)已知a、b,则c=_______,tanB=_________(2)已知a、∠B,则∠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3)已知c、a,则b=________,sinA=_________(4)已知c,∠A,则∠B=________,b=________,a=__________2、在Rt△ABC中,∠C=90°,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1)a=10,b=10;(2)∠B=60°,c=12.(3)a=36,∠B=60°问题1:通过解以上直角三角形,我们能设想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吗?已知“两边”型和“一边一锐角”型问题2:你能探索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每一种类型的求解思路吗?讨论结果:(1)已知两边型: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条件一般解法两直角边a、b斜边c和一直角边a(2)一边一锐角型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条件一般解法两直角边a和一锐角A斜边c和一锐角A3、在△ABC,∠C=90°,cosA=,AC=,求BC的长4、在Rt△ABC中。∠C=90°,a=2,sinA=,求cosA和tanA的值5、在△ABC中AB=AC,=,BC=,求△ABC得周长五、巩固练习1、在Rt△ABC中,∠C=90°,当已知∠A和a时,求c,应选择的关系式是()A.c=B.c=C.c=a·tanAD.c=a·cotA2、已知Rt△ABC中,∠C=90°,tanA=,BC=8,则AC等于()A.6B.C.10D.123、在△ABC中,∠C=90°,sinA=,AB=26,则AC=()A.10B.12C.20D.244、在△ABC中,∠C=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