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习作目标1、初步感受景物描写的魅力,让学生用心感受自然2、真正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落实在写作实践上。3、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4、写《我最喜欢的季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上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flash动漫《回归》。(师:刚才大家看了这一组画面,有什么感觉,与大家分享一下。生谈感受师:看来我们同学的语言在美景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吗?生谈感受师:这些同学已经领悟到山水的意境了。的确,山水的灵秀会涤荡我们心灵尘垢,让我们的心灵远离尘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呢?靠什么呢?靠语言!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学会用语言去描绘美景。二、比较赏析师:现在我们做个尝试。(幻灯片显示秋天月夜图,生欣赏)这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呢?生谈。师:现在老师把这些景物组织成一段文字。(幻灯片显示文段:夜幕降临,月亮升上天空。树木、房屋、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四周一片宁静。)大家看这段文字,你们觉得这样写好不好呢?生:虽然都写到了,但感觉不像描写,只像是对景物的概括,很粗糙。师:那如何能算描写呢?生:加一些修饰的词语。“一轮清幽的月亮照在枯萎的老树上,稀稀疏疏的房屋静默着,村庄、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教室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师:出口成章,大家觉得他的语句比屏幕的语句多了什么?生:他用了“清幽”“枯萎”“稀稀疏疏”这些形容词来修饰,更生动。第一太简单、太直白了。师:好,用了修饰的词语会使文句生动,这就是描写的魅力了。所谓描写就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把景物写得生动。现在老师把写月亮的这一句改动一下,大家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幻灯片显示:夜幕降临,一轮月亮升上天空。师:同学们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比原文多了哪些内容?效果有何不同?生评价当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明镜般的月亮就已垂悬在天穹上,如水的清辉瀑布般倾泻在广袤的大地上。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的确,这样一改,月色就深深地映在我们脑海里了。再比较一下四周环境的描写有什么改进没有?幻灯片显示:树木、房屋、村庄、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生点评师:说得好!这样一改,整个画面的清幽祥和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大家的评论都很到位,目光如炬啊!好,我们继续看最后一段的比较。幻灯片显示:四周一片宁静↓生㈠:这一段用了对比,与白天的喧闹对比,反衬夜晚的幽静。生㈡:从“四周一片宁静”到“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写的是人的主观感受,由四周环境升华到心灵的宁静,情景交融。生㈢:我觉得这个“褪”字用得很好,“褪”字就好像白天的喧闹声像潮水退潮一样渐渐地退去。(教室内掌声不断)师:好啊,我们同学都有资格去当评委了。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想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美感,用什么表达方式效果会更好呢?生:描写。师:是啊,叙述显得平淡、直白,而描写却显得具体、生动可感。三、总结方法师:通过以上语段的分析、讨论和交流,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吗?生㈠: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生㈡:可以加一些表状态的修饰语。生㈢:可以用一些准确的动词,化静为动。生㈣: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描写才会形象。生㈤:还可以写出人的主观感受,情景交融。生㈥:还可以开放五官。我觉得这段文字只有视觉,其他感官没有,既然很静,老师说过,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师:有道理,那你能不能给文章加个听觉的句子?(生为难)哪位同学帮忙一下?生㈠:“褪了下去”后面加上蛙鸣。生㈡:蛙鸣不好,树枝枯了,秋天没有蛙鸣。树木、房屋、村庄、田野,结为一体,仿佛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温顺地躺在这硕大无朋的摇篮中。白日的尘埃、喧闹都渐渐停了下来,褪了下去,人们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生㈢:“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生㈣:“冷不丁传来几声秋蝉的哀鸣。”师:同学们才思泉涌,下面有机会让你们也露一手。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一下,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