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几个重点问题【摘要】在铁路大提速、管理体制改革、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背景下,铁路运输安全的形势和要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本文就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几个重点问题,从正确处理施工与运营的矛盾、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创新安全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安全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近年来实施的铁路大规模提速和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以及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无疑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诸多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高速时代,发生运输事故的危害性随之增大,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要求更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正确处理施工与运营的关系自1997年至今,全国铁路先后实施了六次大规模提速。提速的直接效果,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尤其是在满足顾客的时间效用方面取得明显提升,铁路运输安全状况也得到持续改善。但是施工与运营的矛盾自始至终存在,目前仍然比较突出。由于我国铁路的历次提速均是在对既有线进行提速改造的基础上实施的,因此,大规模的施工就成为常态。为了实现提速、扩能及电气化,无论是线路、桥梁、道岔、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还是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等,都需要得到不断地改善和提升。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部分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营。例如,2007年与2000年相比,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了7417%,旅客周转量增长了6018%,而铁路营业里程仅仅增长了1315%。铁路运输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主要是建立在内部挖潜的基础上,其结果是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有增无减。同时,六次大提速主要是围绕铁路干线展开,而铁路干线的运输紧张状况尤其明显。因此,施工与运营产生矛盾成为必然结果。这次发生在胶济铁路上的“4128”旅客列车事故进一步表明,铁路施工与运营的矛盾依然严峻。若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施工对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必然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实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确保提速安全这个重点,必须有效克服施工对铁路运营特别是运输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要强化铁路运输调度。铁路运输的特点决定了高效的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对保障各个生产环节正常运转的核心作用,因此,在协调施工与运营的关系上也应进一步强化调度指挥这个关键环节。各级调度机构和人员要及时掌握运输生产与施工现场的各种信息,充分发挥调度的作用,不断提高调度指挥的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对运输单位执行调度命令的管理和监督。其次,要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一方面,要从树立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培养应急能力、自觉遵章守纪等方面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特别要把一些施工单位雇佣的农民工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环节。另一方面,现场管理者和施工组织者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安全管理能力、组织协调水平,正确贯彻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调度命令和施工计划。最后,要加强施工作业组织与管理控制,严格组织施工计划和方案的实施,强化施工现场作业的控制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二、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从铁路运输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来看,人、机、环境、管理等均会对运输安全产生影响。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大联动机的特征,运输的完成涉及大量的人员、设备、部门和生产环节。其中,既有铁道部、铁路局、运输站段、车间、班组等各级组织构成的纵向垂直管理关系,又有车机工电辆等各个系统构成的横向协调配合关系。同时,铁路运输又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成为影响运输安全的不可控因素。因此,实施安全管理,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从铁路运输和各种事故的规律着手,将着力点放在影响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上。帕累托法则认为,“不平衡”关系普遍存在,抓好关键的少数有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如果总结铁路运输事故的发生规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的无序,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去确保安全,不能找准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也不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