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效能监察内控机制浅析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必要手段。作为对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以及经济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企业所重视,不少企业已把效能监察引入内部管理,成为提高效能的重要工具。然而,就目前煤矿行业而言,在形成内控监督机制上还彰显滞后,需要在监督管理的渠道、方式、内容以及机制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形成科学发展的良好机制。一、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内控职能企业效能监察是对监察对象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及其效果的检查。属于“内部控制”职能范畴主要有以下职能:管理职能。效能监察是在企业行政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的一项对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工作,直接对上负责,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一般意义上讲,是实现企业领导人对管理的再管理。它不同于其他内部职能部门开展的控制活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各职能部门的履职活动,包括控制职能作用的发挥都有监督检查的权力,这种高层次性是其他职能部门的控制作用所不能代替的。监督职能。效能监察可以根据监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及企业管理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查形式和检查方法,具有监督检查的全面性。一是检查内容上的全面性,可涉及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每个领域;二是行使职权的全面性,可同时行使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奖惩权,主动性和灵活性较大。这些内部监督职能都是其他职能部门所不具有的,是效能监察特有的优势。协调职能。效能监察的特性决定了企业领导者必须对此负总责,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参与、密切配合。一般来说,效能监察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专业性、知识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不仅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和努力,更需要严密的组织作保证。这方面,监察部门可以说既是效能监察的代言人,也是组织者、实施者和监督者。二、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及问题分析经过调查分析,效能监察在企业内部管理及其经营活动中,主要具有以下成效:㈠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提高。把效能监察介入生产成本控制、节支降耗、物资采购、煤质管理、工资绩效以及销售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立项,重点实施。加大对重大经营事项的审查力度,涉及基本建设、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融资、合作经营、借贷担保和技术服务等事项,严格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及时纠正差错、堵塞漏洞,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做到最大化。㈡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降低腐败案件的发生。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要求,体现到效能监察的各个环节,约束领导干部从业行为。坚持从群众反映中掌握线索、从日常管理中分析线索、从监督检查中发现线索、从存在问题中挖掘线索,变坐等举报为主动出击、单纯办案为参与管理。做到监察一批项目、堵塞一些漏洞、夯实一片基础,降低了腐败案件的发生率。㈢与纠风工作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优化。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把加强源头治理、禁止商业贿赂以及专项治理作为重点,落实于具体监督检查活动中,既对单位行为进行监察,也对个人行为开展监察。对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错误决策等不良行为进行查处,对有缺点错误的干部进行教育或诫勉,对庸碌无为的干部进行调整。通过内部监察,健全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的廉政勤政意识。㈣与安全工作相结合,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围绕设备管理开展监察,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提高了设备运转效能;围绕井巷大修开展监察,提高了井巷维修质量;围绕安全管理实施监察,加强了各类安全措施的综合审定,提高了措施的实用性;围绕质量标准化开展监察,实现了质量标准制度化管理;围绕安全基金管理进行监察,保证了安全资金的及时到位,合理使用。存在的问题:㈠机构与人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企业机构改制,现行的纪检监察部门,实际上都是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个部门合属办公。原则上是两项工作并重共进,但受体制上以纪律检查为主的原因影响,业务上实则也多以纪律检查为主,行政监察为辅,以致于使效能监察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纪检部门长期兼任监察业务的影响,企业内部对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