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xx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切实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有关深入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告知》(潍教办字〔〕7号)文献精神,潍坊xx中学特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一、评价原则充足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让评价成为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指向标。详细贯彻如下原则:1.人本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系统评价。2.客观性原则。将学生的实证性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根据,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体现,真实反应学生的发展状况,保障评价成果的客观与公正。3.鼓励性原则。坚持以正向评价为主,将教育管理与评价有机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潜能优势,使每一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4.导向性原则。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推进学校不停深化素质教育实行,积极开展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营造增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良好育人气氛。二、评价维度1.思想品德。重要包括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勇于担当、遵纪遵法等方面的体现。评价根据:学生平常的品德认知和行为体现。评价主体:班主任、学科老师、社团或活动指导老师、同学、个人、家长2.学业水平。重要包括学习爱好与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与学习措施、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等。评价根据:课堂体现、组内体现、活动竞赛、学科考试成绩。评价主体:学科老师、同学、个人、家长。3.身心健康。重要包括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健康体质、健康心理等方面。评价根据:平常体现、体育课与大课间、体育比赛、体质监测。评价主体:班主任、体育老师、社团或活动指导老师、同学、个人、家长。4.艺术素养。包括审美情趣与艺术体现。评价根据:平常体现、艺术课堂体现、艺术社团体现、艺术活动及比赛。评价主体:班主任、学科老师、社团或活动指导老师、同学、个人、家长。5.创新实践。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验经历等方面的体现。评价根据:参与创新和实践活动的状况及成果、校内外服务评价主体:班主任、指导教师、同学、个人、家长三、评价措施与实行根据以上评价内容和根据,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状况,按照信息对称和“谁理解、谁评价”、“谁评价、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评价主体(班主任、学科教师、社团或活动指导教师、同学、个人、家长)及职责,对每项指标做好过程记录或评估,实行周评价、月总结、学期汇总、年公告四结合的方式,保障评价成果的客观、公正。1.评价措施:过程性评价(主观评价)50%+总结性评价(客观评价)50%。其中过程性评价由班主任评价(15分)+学科老师评价(15分)+学期评价(20分)构成;总结性评价由标志性成果(15分)+学业成果(30分)+学分评价(5分)构成。(1)过程性评价:①班主任评价(15分),班主任在期中、期末分两次根据学生的平常体现,参照过程性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班级总人数的30%、50%、20%认定,按分档线进行百分制赋分,并按照期中、期末5:5的比例记入学期评价。②学科教师评价(15分),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体现,参照过程性评价量表对学生周评月总结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按班级总人数的30%、50%、20%认定,并按分档线进行百分制赋分,学期末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记入学期评价。③学期评价包括同学互评和个人评价。同学互评(15分),班内学生分5-6个小组(每月参照过程性评价量表,进行小组互评,小组长占成绩的50%,其他组员占50%,每组在打分时按A、B、C规定的分档线,对小组长和其他同学的成绩进行按比例合计计算,学期末计算平均分。自我评价(5分)每月参照过程性量表,进行自评,根据个人体现对自己进行定性评价,分为A、B、C三个等级并按百分制分档线进行赋分,假如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差距过大,成绩将自动降为C等的分档线,学期末计算平均分,最终将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成绩按学期评价总分=同学互评*75%+个人评价*25%,来记入学期评价。(2)总结性评价:①标志性成果(15分),采用学期合计加分制,满分为15分。当学期由学校或学校推荐的区级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