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西柏坡导游词5篇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家庄西柏坡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石家庄西柏坡导游词(1)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坐落在石家庄平山县太行深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描绘出新中国的雄伟蓝图,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是太行山东麓一个一般的小山村,滹沱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它和邻近的黄泥、郭苏等村庄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1958年由于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和东柏坡等20个村庄被搬迁。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于1970年在距旧址500米、海拔高于旧址57米处复原建立。现在它仍然是个风光秀美的山村,前面是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后面是松柏苍翠的柏坡岭。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自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董必武同志故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访者。四合院里有多种树木,一丛月季使这个小院富有活力,一棵海棠树和杏梅在收获季节更令人向往。董老是和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于1947年夏初来到西柏坡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特别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消费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炕上放着一架引人注目的纺车。早在延安时期,董老的夫人何莲芝确实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边区的劳动英雄,到西柏坡之后,她仍坚持纺线。建国后,何莲芝曾几次到西柏坡,并曾重新操起这架纺车。她回忆说,董老在西柏坡有一次学纺线,顾得上拉线,却顾不上摇纺车,纺出的线粗细不匀。当时他曾随口吟道:捻手巴掌握手拳,看着容易作事难“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刚来时中央工委住在村子的东头,为了少占民房,刘少奇同志和朱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刘少奇同志以身作那么,艰辛朴素,办公室里的文件箱是他从延安带到西柏坡,后又带到北京的。《论共产党员的涵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重要文件和手稿就存放在里面,同时也是他的衣箱。在刘少奇同志故居东侧,毛泽东故居西边有四间北房,它确实是当年的军委作战室。杨尚昆同志1984年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镶嵌在门口。屋内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紧靠其后的柏坡岭上挂有一个警钟,能够想像在当年大决战的日子里解放军总部是何等繁忙!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首长经常到这里听取汇报,或分析战局、发出指示,或是提出作战打算呈送毛主席,而作战室里的摆设竟是如此简陋,只有三张大办公桌和十几把木凳。所有这些,就连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1975年看过西柏坡后也感慨不己,钦佩至极。毛泽东同志故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揪树下磨盘旁即是毛泽东同志夏天乘凉的地点,也是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泽东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故居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来同志的故居。1947年3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先期向西柏坡转移。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直到1948年5月才来到西柏坡。任弼时同志在五位书记中年纪最轻,由于他曾两次被捕入狱,身体遭到严峻摧残。但他甘愿做人民的骆驼,抱病参与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当年在奔波赴西柏坡行至五台山时,大雪纷飞,他确实是拽着马尾巴爬到山顶的。周恩来同志的故居在最东头,他当时兼任我军的总参谋长,工作十分繁忙,经常通宵达旦,或批阅文件,或起草文章。他办公室里挂的一张照片,是他当年为粉碎敌人偷袭党中央驻地的阴谋而正在凝神奋笔疾书,给毛主席起草请示信时拍摄的。穿过防空洞,看到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它是陕北来的同志盖的。起初预备让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