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周胜华Athleticsuddendeath运动性猝死与心肺复苏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2007年8月28日西班牙新星国脚安东尼奥-普埃尔塔在比赛中发生猝死,年仅22岁2004年10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刘红斌马拉松赛中猝死,年仅26岁俄罗斯冰上王子格林科夫和冰上公主戈尔捷耶娃结为伉俪时。不幸4年后,1995年11月28日,28岁的格林科夫却在比赛的冰场上倒在了24岁妻子戈尔捷耶娃的怀中,整个世界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运动性猝死案例共性运动急性死亡年轻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运动中的急死都是运动性猝死吗?2006多哈亚运会马术比赛中韩国运动员金亨七坠马死亡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一、运动性猝死的概念[运动性猝死]: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特点意外性意外性(Unexpectedly)(Unexpectedly)突然性突然性(Rapidly)(Rapidly)自然性自然性(Natural(NaturalDeath)Death)之前没有明显症状,但有潜在的病因不可预见性6小时,有的专家认为2小时内………………..……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二、流行病学1.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女性=9.3/12.年龄分布呈“马鞍型”我国运动猝死以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年龄段的运动猝死案例较多,占90.29%,参与运动较多导致?我国猝死人群中年龄分布情况各年龄段体育锻炼参与结构比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3.职业分布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学生是猝死主体占50%左右。4.与运动强度、运动量、竞争性相关,运动猝死易发项目依次为跑步(33.98%)、足球(10.68%)、篮球(8.74%)5.清晨是猝死高峰时期运动性猝死职业分布我国运动猝死的时段分布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二、运动性猝死的机制运动性猝死的病因主要为心源性和脑源性,心脏性猝死更为多见,约占60%~85%。常见于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交感风暴运动时心脏将动用储备力,心输出量能增加4~6倍。交感神经兴奋,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分泌可增加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脏不应期缩短,心肌复极离散度加大,使心脏电活动出现不稳定而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医学称其为“交感风暴”,是引发猝死的最常见机制。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或运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心肌血液的“求”增加心肌血液的“供”不能增加供求之间矛盾导致心电不稳定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脑血管意外脑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易造成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其他有些资料将中暑列为运动猝死中次于心脏猝死的第二大原因。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完全健康的人发生死亡、剧烈运动尤其是耐力项目在热环境下进行时尤易发生中暑,甚至导致死亡滥用药物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因素之一,滥用可卡因可引起冠状血管的痉挛,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三、导致运动性猝死常见疾病不能说因为是在参加体育运动中死亡的,就把死亡责任归咎于运动。实际上,隐藏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运动性猝死的罪魁祸首!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美国十年中158名运动员的猝死原因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34例有心血管缺损,潜在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其猝死的直接原因海曼美国女排史上的“第一重炮手”,身高1米96的她身体素质超群,扣球凶狠,是美国女排获得1984年奥运会亚军的功臣,1984年奥运会后海曼去日本打球,1986年1月24日,海曼在代表球队对阵日立队的比赛中突然倒下,随后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心脏停止跳动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多数年轻运动员值得重视的猝死病因学特征通常是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朱刚中国男排国手,2001年1月4日,年仅30岁的朱刚因为血管瘤破裂(马凡氏综合征)突然晕厥,死后被迅速送往四川绵阳医院,随后转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抢救,但终究没能挽救朱刚的生命。跳转到第一页运动性猝死(一)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