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福建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2.唐朝诗人李华有诗道:“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这反映了A.都江堰良好的灌溉效果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现象C.关中平原水稻种植的情况D.华北平原适宜的气候条件3.《廿二史札记·宋史》记载:“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曾任宰执及现任三少使相者,荫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荫一人。·····一人人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材料反映的恩荫制度源于A.世官制B.三公九卿制C.察举制D.科举制4.元世祖忽必烈曾概括说,中书省是我的右手,枢密院是我的左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两手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点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B.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分设C.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鼎立D中央与地方既分权又相互制衡5.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216幅(图1为其中一幅)。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A.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B.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C.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D.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6.下列对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势力深人长江沿岸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D.中国开始被卷人世界市场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7.张誊曾于某年自撰嵌字春联:“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据此可以断定A.武昌起义即将爆发B.“实业救国”思潮萌发C.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D.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兴起8.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9.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A.朱熹撰写《四书集注》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C.康有为发表((孔子改制考》D.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10.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根据地。图3为某同学设计的红色旅游路线,其中描述正确且符合“到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先辈足迹”这一主题的是A.第一站B.第二站C.第三站D.第四站1l.图4是1942年美国的一幅“二战”宣传画。对其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中美两国结成同盟③中国军人为民族独立而战④中国战场开始战略反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中国某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有如下表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该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3.一位档案员在整理建国以来的资料时,不J滇打翻了柜子,各种资料散落一地。图5为其中部分资料,请你按时间顺序正确归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4.促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人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总产值净增量年均粮食增长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1978-19841025.4亿公斤495亿公斤14.55%A.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5.“约法十二章的颁布,只是防止贵族阶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另立新的规章。这一切只不过是给予了平民阶级比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对国家事务参与的切身感。”下列有关“约法十二章”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B.使平民获得了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C.废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不合理法规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