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一)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1、左右径约25cm•2、前后径15cm•3、上下径6cm•肝上界相当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下界与右肋缘平行•剑突下约3cm部位:隔下上腹部(以右上腹为主)毗邻:胃、十二指肠、胆囊、结肠肝曲、右肾、肾上腺韧带:左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肝结肠韧带、肝肾韧带•肝大体分为4个叶•Couinaud根据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布及走向,将肝分为左、右两半和8个段---Couinaud分段肝的血管分布•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的血液供应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脉。肝脏的血流供应肝脏的血供供血25%~30%供氧40%~60%供血70%~75%提供营养门静脉肝动脉肝内有两个管道系统:1、一个是Gilsson系统2、另一个是肝静脉系统肝小叶结构中央静脉肝窦门静脉小分支肝动脉小分支交通支肝的生理功能1、分泌胆汁600~~1000ml2、代谢功能:(1)糖代谢(2)蛋白质代谢(3)脂肪代谢(4)维生素代谢(5)激素代谢肝的生理功能•3、凝血功能肝是合成或产生许多凝血物质的场所•4、解毒作用通过分解、氧化和结合•5、吞噬或免疫作用Kupffer细胞的吞噬作用•6、造血和调节血液循环:阻断时间以不超过20-30分钟为宜。若肝实质有明显病变(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常温下一次阻断入肝血流的时间应严格限制在10分钟以内•7、再生能力第二节肝囊肿•先天性:单发、多发、多囊肝•后天性:创伤性炎症性畸胎瘤性肿瘤性囊性淋巴瘤囊性腺瘤肝囊肿•肝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种。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炎症性、外伤性和肿瘤性四种,是因先天或后天性肝内淋巴管阻塞所致。临床上以先天性囊肿多见,有单发和多发两种,多发性肝囊肿又成多囊肝。•单发性肝囊肿以20~50岁多见,男女比率1:4,囊肿大小不一。多发性肝囊肿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囊肿大小不等,多累及全肝,致肝脏变形。但也可限于一段或一页。肝囊肿•肝囊肿生长缓慢,小囊肿没有症状,常在查体中偶然发现。大囊肿可引起压迫症状。体检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或右上腹与肝脏相连的囊性肿物。•B超是诊断肝囊肿的手选方法,CT可明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和数目。多囊肝常有遗传性,多伴有多囊肾,故应注意检查肾及胰腺等肝囊肿的治疗•小囊肿无需治疗。•大囊肿可行:穿刺抽吸术:囊液含胆汁者不能做硬化治疗。囊肿开窗术:有感染时可行引流术。胆肠吻合术易引起感染。晚期多发性肝囊肿可行肝移植。第三节肝脓肿第三节肝脓肿LiverabscessLiverabscess常见的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多见)阿米巴性肝脓肿共同表现:发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大肠肝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类杆菌第三节肝脓肿•一、细菌性肝脓肿•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类杆菌属等。有人指出隐源性肝脓肿中25%伴有糖尿病。病因病理胆囊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痔核感染脐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和痈等肝邻近器官感染,如胃、十二指肠穿孔,膈下脓肿等肝脓肿门静脉肝动脉胆道淋巴系统•小脓肿->机化•大脓肿->严重的脓毒血症->慢性期可向膈下、胸腹腔破溃•临床表现:肝脓肿一般起病较急,常继发某种感染性先驱疾病,主要表现为:•1、寒颤和高热:驰张热,38~41℃•2、肝区疼痛:胀痛或钝痛,呈持续性,可伴有右胀痛或钝痛,呈持续性,可伴有右肩牵涉痛,胸痛、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难肩牵涉痛,胸痛、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难•3、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4、体征:肝区叩痛和肝肿大最常见辅助检查:•1、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2、肝功能、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可轻度升高•3、X线检查,肝阴影增大•4、B超可以测定脓肿部位、大小•5、CT、MRI或肝动脉造影进一步检查1.1.无创性检查无创性检查2.2.可重复进行可重复进行3.3.首选检查方法首选检查方法4.4.能分辨直径能分辨直径2cm2cm的脓肿的脓肿5.5.并确定部位、大小、距体表深度并确定部位、大小、距体表深度6.6.阳性诊断率阳性诊断率96%96%BB超检查:超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以及查体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根据病史以及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