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逻港为核心申报武汉国际自由贸易港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港口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纽带,贸兴则港兴,港兴则城兴,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贸易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发展自由贸易港,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历史上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在崛起强大的过程中,均大力发展自由贸易,甚至以武装侵略方式寻求建立海外自由贸易港。今天,我国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也同样需要发展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探索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航运、贸易制度,有利于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武汉具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独特优势,可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重要、更独特的作用。武汉港口贸易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地理交叉点,也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服务区和“长江新区(长江新城)”等国家战略的政策交汇点,已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理天元,上升为改革开放桥头堡和新前沿。2016年武汉市对外贸易总额1570.10亿元,仅占其GDP的13%,而全国和郑州市同期贸易总额分别占到GDP总量的33%、46%。武汉贸易额占比如此之小,与其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地位明显不符,亟待改善。阳逻港是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港口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江海联运国际航线业已开通,汉新欧班列已呈常态化,建设武汉阳逻国际贸易港,不但有利于港口转型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阳逻港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黄金节点的交通区位优势,推动武汉甚至华中地区整体贸易实现倍增,成为万亿产业集群。以发展港口贸易为突破口,把阳逻港建设成为集粮油、农副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及环保、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万亿产业国际贸易港,对武汉甚至华中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申报“武汉阳逻(内陆)国际贸易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规划建设阳逻国际贸易港;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积极申办中国(武汉新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武汉新港华中贸易服务区的建设;发展贸易、金融相关配套产业,双驱联动;在贸易港建设里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1阳逻港建设成为国际贸易港的机遇与条件1.1发展机遇“自由贸易港”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自由贸易港”,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新加坡为例,人口不足500万,却凭借其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成为世界的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及贸易中心。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把阳逻港建设成为武汉国际贸易港,探索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航运、贸易制度,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贸易发展推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以“中欧班列”为例,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仅德国一国通过中欧班列运抵国内的商品价值就超过6400万元。广泛的贸易合作将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商品流通增长,在流通中,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也会逐渐加深。武汉是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黄金节点,是中部崛起的支点城市。在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中,武汉被赋予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和与同为超大城市的上海、重庆共同发挥核心作用的重任,阳逻港国际贸易港建设要抓住“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航运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实现与沿海城市和中亚、东南亚、欧洲国家等主要港口的全覆盖;多式联运项目实施后,成都至上海内贸线运输时间为7~8天,比铁路运输降低约15%,运输成本降至6400元/标箱。汉欧外贸线运输时间约21天,比纯海运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