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考情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三年3考)①实践的概念及特点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三年3考)①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②真理和谬误③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考向分析1.从内容上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每年都有所涉及,实践的概念及特点也有考查。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既有大量的选择题,也有相当比例的非选择题。选择题以漫画、古诗文以及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以热点材料为考查背景。考点一实践和认识1实践的概念(1)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不能认为只有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2)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3)切勿把实践当作纯粹的个人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其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不存在绝对孤立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4)切勿认为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具有社会性,但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活动可以以集体行动或个体行动出现,个人的实践活动仍然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5)不能把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当作实践活动,如错误地认为学习、反思等属于个人实践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注意原因或表现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①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与认识的关系(1)区别: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应。(2)联系: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对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剖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剖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3.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剖析: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4.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剖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