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CO2、O2、激素等物质。(P4资料分析)(√)2.(1)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的指标极多,并不只是温度、pH、渗透压、血糖这几点。(√)(3)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P8正文)(√)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P11科学史话)(√)4.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0.8~1.2g/L,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转化在糖原贮存。(P25图2—9)(×)5.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P26模型建构)(×)6.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糖分,这说明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P14技能应用)(√)7.(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去路是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散热。(√)(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涉及水平衡(渗透压)的调节,还涉及盐平衡的调节(课本只详细讲述了渗透压的调节)。(P32资料分析)(√)8.(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只能传导兴奋不能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2)排尿不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还通过水的溶解排出大量有害物质,如尿素等。(P33练习)(√)9.(1)艾滋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P36资料分析)(√)(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P36正文)(×)10.(1)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发生的,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细胞,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P38正文)(√)(2)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B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应答减弱,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P39资料分析)(×)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6“保护自我”的免疫调节[考点突破固考基]1.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过程(填空)(1)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2.牢记“6”种免疫细胞的功能(1)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2)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3)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4)浆细胞:分泌抗体。(5)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使之裂解。(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3.把握两种效应细胞各自产生的三大途径(1)浆细胞的产生①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②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2)效应T细胞的产生①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②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③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4.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5.妙用“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1)看产生抗体的浓度: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多。(2)看产生抗体的时间:初次免疫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缓慢,二次免疫时机体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的速度快。(3)看患病程度:初次免疫往往比二次免疫时的机体患病程度重。6.理解免疫的三大功能功能免疫功能正常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弱防卫防御病原体的入侵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清除清除衰老、死亡、损伤以及癌变的细胞自身免疫病监控监控衰老、损伤及癌变细胞易产生肿瘤[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高考分类练明考向类型1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1.[2019·全国卷Ⅲ]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