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产生时差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能够结合实际解释产生地方时差的成因。(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时区的划分及世界时区分布,能够说出某一时刻不同日期的范围。(区域认知)3.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时间计算和日期换算。(地理实践力)4.结合实际说明实行分区计时和划分国际日界线的意义。(人地协调观)产生时差1.地方时(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先看到太阳,乙地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2)特点: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如上图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③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④东边的地点时刻总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早。(3)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此时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2.时区和区时(1)划分: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叫区时,又称标准时。(3)区时换算:①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②位于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③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迟。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1)国际日界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2)作用:①旨在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的不同结果。②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1(1)北京时间是指经过北京所在经线的时间。()(2)日界线就是180°经线。()(3)从0°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4)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因此,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应加1天。()(5)以下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B.经度相差10°,地方时差1小时C.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晚D.根据地方时可推算另一地的地理位置[提示](1)×北京时间是指经过120°E经线的时间。(2)×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故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3)×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4)×日界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日界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又因为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1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应当减一天。(5)A[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所以,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1小时,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根据地方时之差可推算另一地方的经度。]地方时差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2019年12月31日23时30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妹。问题1(综合思维)针对材料中的状况,你知道为什么吗?提示: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下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问题2(综合思维)你能计算出男孩的出生时间吗?提示:2019年12月31日0时30分。1.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2)计算步骤①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2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②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若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③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④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2.时区的确定与区时的计算(1)时区确定: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