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教材及学生认知起点的分析《统计表》是第六章《数据与图表》的第二节内容,在第一节内容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之后,学生自发认识到描述与分析数据的必要性,制作统计表就是让数据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晰直观的方法之一,并为以后几节内容中的制作各种统计图打下基础。因此,设计并制作统计表是统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七年级学生已在小学接触过统计知识《看统计图表》,而本章的学习是让学生对已具有的初步的统计意识加深理解与认识,其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即在教学设计的现实情境中,自觉地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并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选择恰当的途径(制作统计图表)更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每一节的教学都需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并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2.会读统计表,理解表中数据所代表的信息3.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4.会根据统计表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数据表格化的过程,掌握描述、分析数据的数学方法2.通过统计表所展示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获得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预测,体验“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式情感与态度目标1.设计现实情境,通过简单的设计过程,数据统计表判断,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信心2.经历设计制作与应用统计表的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统计表的作用,会制作相对规范的统计表并加以应用教学难点:设计适当的能清晰展示数据的统计表课前准备: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统计表的必要性问题一:请学生对中国队的2004雅典奥运会之行发表看法学生活动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评价:名次、奖牌总数、参加项目的增加、某些项目零的突破等等[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进步是国人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以此引入,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对学生的评价只要合理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辨证的思维看待事件的发展与结果]问题二:同学们能否预测29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成绩?(注意不要引起误导:金牌多少=成绩。随着体育活动的发展,奖牌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的情况必将逐渐变化)教师活动把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的比较。问题三:同学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根据这几届的奖牌数、金牌数、名次等方面比较得出。教师活动展示第23届到第28届奥运会中美俄三国的相关资料(金、银、铜、名次)第24届:苏联55,31,46(1)美国36,31,27(3)中国5,11,12(11)第25届:独联体45,38,29(1)美国37,34,37(2)中国16,22,16(4)第26届:美国44,32,25(1)俄罗斯26,21,16(2)中国16,22,12(4)第27届:美国39,25,33(1)俄罗斯32,28,28(2)中国28,16,15(3)第28届:美国35,39,29(1)中国32,17,14(2)俄罗斯27,27,38(3)问题四:怎样让这些数据更明白地说明问题?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获得结果:列表格教师活动肯定学生选择的多种不同的研究对象,然后和学生协商以金牌数为例来制表二合作探索,认识统计表的制作与作用1.整理数据——做统计表让学生尝试制作统计表,在实践中理解:为了更清晰地用统计表展示与描绘数据,必须有规范的结构:标题(统计表的名)、标目(如“国家”“届数”)、数据,必要的说明(数据的单位、制表日期等)教师活动启发学生从资料给出的许多数据中选取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标目分成横、纵两种(允许不同分法),把数据放入相应位置第24届—29届奥运会中、美、俄三国的金牌统计表(单位:枚)届数国家24届25届26届27届28届中国516162832美国3637443935俄罗斯55452632272.分析数据——读统计表请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表。教师提问从统计表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发表各自的发现。[(1)在我们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读图时代”,必须学会从大量的图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2)不分设过多小问题。设问多,虽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可以降低难度,但是一问一答的同时也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里仅给出一...